明心见性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32:1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17页(424字)

这是宋邵雍论的一个观点,意思是说,诗人必须去掉情感上的蔽障,用空明澄彻的心来观察一切事物,如镜映物,了然尽见,这样,“以物观物,而两不相伤”,物我两忘,混然一体。

于是,发而为诗才能“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无苦吟》)。他在《伊川击壤集序》中说:“性者,道之形体也,性伤则道亦从之矣。心者,性之郛郭也,心伤则性亦从之矣。身者,心之区宇也,身伤则心亦从之矣。物者,身之舟车也,物伤则身亦从之矣。……以道观道,以性观性,以心观心,以身观身,以物观物,则虽欲相伤,其可得乎?”这是他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出发,对《毛诗序》所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作的解释。

这里,他把“情”与“志”割裂开来,认为人情之“喜怒爱恶”都有私蔽,因而,“情之溺人也甚于水”,须以“性”代“情”,以“明心见性”代“抒情言志”。这样,既取消了“情”,亦无所谓“性”,其“志”亦无从表达,完全陷入唯心主义泥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