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变化为法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2:07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576页(702字)

唐顺之提出的师古的方法,见他的文章《文编序》:“然则不能无文,而文不能无法。是编者,文之工匠而法之至也。圣人以神明而达之于文,文士研精于文以窥神明之异。其窥之也,有偏有全,有小有大,有驳有醇,而皆有得也,而神明未尝不在焉。所谓法者,神明之变化也。

”唐宋派在取法对象上和前后七子有别,即反对超越唐宋而直入秦汉,而主张必须先取法唐宋;在取法方式上,两派也有差别。唐宋派反对尺尺寸寸摹拟秦汉的语言、词汇和章法结构,而主张取法前人的精神脉理,从文章的神情、体态上法古,也就是学习古人神明变化之法。

唐顺之把这种所谓神明变化之法称作“正法眼藏”:“每一抽思,了了如见古人为文之意,乃知千古作家别自有正法眼藏在。盖其首尾节奏,天然之度,自不可差,而得意于笔墨蹊径之外,则惟神解者而后可以语此。

”但是,神明变化之法具体说究竟是什么呢?唐顺之所窥见的“神明之奥”究竟是什么呢?具体说来,唐顺之所谓神明变化之法,所谓从体态神情学古,也还是体现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唐顺之所谓学习唐宋文“开阖首尾经纬错综之法”,就很明显也还是主要从语言的气势和声调中去领会,这种学古方法在根本上与前后七子并无重大区别,李梦阳也曾经提出过学习秦汉文的“翕辟顿挫”的章法,这和唐顺之所说相当一致。

但是,由于秦汉时代较古远,语言隔阂太大,其法较难以捉摸,所以,前后七子取法秦汉很难掌握其要领,结果只能是形迹的摹拟。然而,唐宋时代则距离不远,语言隔阂不大,因而虽然也从语言文字、章法上入手,却易于体会其运用语言之妙,从而领会其法的精神。

所以,虽然唐宋派也拟古,但其主张较前后七子进步,取得成就也就较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