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说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0:49:0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618页(1023字)

清代论家王士祯倡导的论诗主张。

他没有系统的理论着作来正面阐述,往往举若干诗句为例,或援引所好古人之说,于诗例,则编《唐贤三昧集》,寄其意于选诗间;于诗论,则遵奉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及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之说,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无工可言,无法可言,浑然天成,色相俱全为诗的理想境界。神韵说的核心是主张诗应该蕴藉、含蓄,主张艺术应该冲淡、清远、超诣,发展了严羽、司空图的超逸的美学观点。

王士祯在答他的门人问格与韵时说:“格谓品格;韵为风神。”(《师友诗传续录》),在《唐贤三昧集序》中说:“严沧浪论诗云:‘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司空表圣论诗亦云味在酸咸之外。康熙戊辰春杪,归自京师,居宝翰堂。

日取开元天宝诸公篇什读之,于二家之言,别有会心。录其尤隽永超诣者,自王右丞而下四十三人,为《唐贤三昧集》……”。

他主张诗一定要做到“无迹可求”,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做到“味在酸咸之外”,讲含蓄、风致。在《鬲津草堂诗集序》后半,他对司空图《诗品》独标举“冲淡”、“自然”、“清奇”三品,又在《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八字”。但王士祯援引司空图、严羽之说而加以绝对化,竟主张诗中不得有理语,甚至不顾诗作的真实性。

他说:“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若刻舟缘木求之,失其旨矣。”(《池北偶谈》)兴会神到之时,雪和芭蕉不妨合绘,地名之不相属者亦不妨连缀,所谓“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以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渔洋诗话》),拚命夸大“妙悟”,追求“兴会神到”,把含蓄变成含糊。他不喜李、杜,亦排斥元、白,说明了他论诗的片面性。

早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在评顾恺之的画时,就提出“神韵气力”之语,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曾说:“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状,须神韵而后全”(《论画六法》卷一)。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称“盛唐气象混成,神韵轩举”。陆时雍《诗镜总论》亦言:“诗之佳者,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于其间”。但诸人虽谈到神韵,却没有确切说法,而王士祯则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和理论提出,并提出新的见解,影响清代前期诗坛近百年之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