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荀悦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09:0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40页(697字)

【生卒】:148—209

【介绍】: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

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生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卒于献帝建安十四年。着有《申鉴》五篇。

荀悦同意告子“生之谓性”的观点,并认为性包括人的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生之谓性也,形神是也。

”(《申鉴·杂言下》)情、意、心、志都是性的发动:“凡情、意、心、志者,皆性动之别名也。”(同上)他对于孟轲的性善论、荀况的“性恶论”、世硕等的“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等,都不赞成,说它们均“理也未究”;而同意刘向的“性情相应”的观点,即所谓“性不独善,情不独恶”(刘向语),也就是说性情均有善有恶。

荀悦从性有善有恶的观点出发,把人性分为三品,并认为除极少数的“上智”与“下愚”不移外,“其中则人事存焉尔”。因而他特别强调教育在发展与改造人性中的作用:“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教扶其善,法抑其恶。”(同上)

荀悦虽未否认“生而知之”的“圣人”存在,但认为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学而知之”的:“生而知之者寡矣,学而知之者众矣。”(《杂言上》)他指出要考察一个人,必须看他的心意、言论、行事三方面是否相应:“夫心与言、言与事,参相应也。”(《政体》)从而主张“有事考功”、“有言考用”、“动则考行”、“静则考守”。在个人修养方面,他要求人们做到两点即知耻和知足:“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杂言下》)

上一篇:王符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