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王守仁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14: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81页(915字)

【生卒】:1472—1528

【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思想家

字伯安,曾筑室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在政治上,他忠于明朝政权,曾镇压农民起义,平定宁王宸濠叛乱。在哲学上,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提出了“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和“致良知”的命题。

他的心理学思想也反映了其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

王守仁在心物关系方面只承认“心”的存在,而否认“物”的客观性:“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传习录》)他曾用观花的例子说明客观事物不能离开人的感觉、知觉而存在:“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同上)。这同英国唯心主义心理学思想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如出一辙。

他认为人性是指人的先天禀赋:“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同上)他柔和了孔子的性相近和孟子的性善说,认为“人生初时,善原是同的,但刚的习于善则为刚善,习于恶则为刚恶;柔的习于善则为柔善,习于恶则为柔恶,便日相远了。”(同上)他赋予孔子“上智下愚不移”以新意:“不是不可移,只是不肯移。”(同上)在教育心理学方面,他反对过于重视记忆和滥用体罚等束缚儿童身心的方法:“近世之川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图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复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因此,他主张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

”(同上)

王守仁的着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第一、二、三卷的《传习录》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心理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传习录》中。

上一篇:李贽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