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何心隐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14:32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84页(864字)

【生卒】:1517—1579

【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家、心理学思想家

原名梁汝元,字柱乾,号夫山。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他早年做过生员,由于对明王朝的腐败时政不满,遂抛弃科举仕途,从王艮的弟子颜钧学习。

1559年,他献家乡千金,购义田,储公廪,在家乡创办了“聚和堂”,“凡冠、婚、丧、祭,以迨孤、独、鳏、寡失所者,悉裁以义,彬彬然礼教信义之风,数年之间,几一方之三代矣。”(《梁夫山传》)他的“理想”社会的实验失败后,遭到严嵩党羽的迫害,死于狱中。

何心隐深受王守仁、王艮学说的影响,把人的心理活动与产生心理的主体混为一谈:“心、意、知,莫非身也,本也,厚也。”(《矩》)在认识心理方面,他发挥了《洪范》五事的学说,论述了貌、言、视、听、思五者的关系。他指出,所谓貌,是指“凡颜色之有事于视、听、思,而乘之以形乎其形于其貌者”,即事物的外貌;所谓言,是指“凡词气之有事于视、听、思,而御之以声乎其声于其言者”(《原学原讲》),即人的言语。

“貌”是人们视、听、思等心理活动的对象,而“言”是人们视、听、思等心理活动的表达。

它们的先后次序是:“事而貌、而言、而视、而听以终者,终于思也。”(同上)即客观事物的外貌通过言语、视觉和听觉到达思维。他反对周敦颐的“无欲”观,认为“声、色、臭、味、安逸”等欲望是人的本性,“心不能以无欲也。

”(《辩无欲》)他指出,“无欲”本身也是一种欲(“无欲非欲乎?”),要杜绝欲望是不可能的。正确的态度是“寡欲”与“育欲”。所谓寡欲,是指对欲望加以适当限制,使它“发以中”、“节而和”;所谓育欲,是指要合理地、适当地满足人的欲望,使百姓有教有养,“族既聚和,欲亦育育”(《聚和老老文》)。

何心隐遗留下来的唯一着作是《何心隐先生爨桐集》,1959年中华书局标点校订为《何心隐集》出版,其中的《原学原讲》、《辩无欲》、《寡欲》等篇记录了他的一些心理学思想。

上一篇:王守仁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