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与《三国志》

书籍: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22:44:31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天津人民出版社《思想政治工作大辞典》第1050页(537字)

中国古代重要文化现象。

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郡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幼年受学于同郡学者谯周,蜀亡前曾出仕为观阁令史,遭宦官黄皓排黜。

蜀亡后举孝廉,为着作佐郎,出补平阳侯相。此时撰成《诸葛亮集》24篇。

晋灭吴开始整理三国史事,着魏、蜀、吴书65篇,称《三国志》。时人见其稿本“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正在撰着《魏书》的夏侯湛“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镇南大将军杜预表荐陈寿为散骑侍郎,朝廷任命为治书侍御史。数年后起为太子中庶子,未就职而卒。《三国志》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无表志。创纪传体分国史之先例。《魏书》前4卷称纪,吴蜀两书有传无纪,尊魏为正统。

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官修史书有晋王沈《魏书》,吴韦昭《吴书》;私撰的有豢的《魏略》。这些是陈寿修魏、吴两书的主要依据。蜀国无史,资料全靠陈寿收集采访。

三书原各自为书,至北宋雕版才合而为一,改称《三国志》。此书叙事简洁,取材精审。书中对魏晋改朝换代的史实,曲笔阿时,不敢直书,创立“回护”笔法,后人多有讥弹。因寿书文笔过于简略,至南朝宋时,裴松之为之作注,博采群书,从史实方面对《三国志》详加增补和考订,保存史料甚丰。

上一篇:范晔与《后汉书》 下一篇:均田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