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辽宁大学出版社《语文大辞海》第1162页(1129字)
〈连词〉
1.用在句中,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等。
①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板》——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做简单方便。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如果有做了坏事,犯了条律法令或是忠于职守做了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部门决定对他们的处罚或奖赏。
③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殽之战》——郑国人让我掌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假如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的国都是可以得到的。
2.“若”和“夫”、“是”、“何”连用,构成“若夫”、“若是”、“若何”惯用格式,可译为“像那”、“像这样”、“怎么样”。其中“若夫”有转折的意思;“若是”有指代的意思;“若何”表示对事情不知如何处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像那连绵细雨下个不停的日子,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
②使汝不知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祭妹文》——假使你不读诗书,或许不一定艰苦守节到像这样的地步吧。
③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殽之战》——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那里的麋鹿来补充一下,以便敝国得到休息,怎么样?
〔附〕1.“若”作代词时,用在句中,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你们”。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用你的所做所为,去追求你所想的东西,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②若素名勇,徒能藉贫孱者耳。
《书博鸡者事》——你平素自称为勇猛有力,其实只能欺侮贫穷软弱的人罢了。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不然,你们这些人都将成他的俘虏。
2.“若”作动词时,可译作“像”、“如”等。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如果像这样,谁能抵挡您呢?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如您长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