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3页(1145字)

马克思着。郭大力、王亚南译。人民出版社1953年3月版。173.2万字。3卷。第一卷于1867年出版,第二、三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编辑,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一卷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论述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阐述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马克思说,《资本论》是他毕生的事业。他从40年代中期开始直至逝世都在从事《资本论》的写作。《资本论》一问世,就被革命的舆论界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它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的真相,通过剩余价值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阐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总结19世纪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系统地论证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列宁指出,由于有了《资本论》,历史唯物主义已经不再是一种假说,而变成了真正的科学理论。本书最初由读书生活出版社于1938年出版。经过重新校订,1953年3月以“人民出版社”名义出版。1968年5月曾出过16开大字本一种。有中共中央编译局译本,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出版。全书205万字。经济科学出版社1987年9月版。66.8万字。共分4卷: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剩余价值理论。前3卷为理论,第四卷为理论史。本书根据马克思亲自付印的第一个版本,即第一卷德文第一版翻译。马克思在世时,德文版第一卷在1867年出第一版,1872-1873年又以分册形式出版修订了第二版。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按照马克思遗留下来的资料,分别在1883年和1890年整理出版第三版和第四版。第四版是世界各国通行的版本。我国通行的版本是根据原民主德国出版的、以德文第四版为基础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译出的。德文第一版同以后出版的各个版本差别较大。第一版全书结构分为6章,而修订后的各个版本是7篇25章。一些章节和内容也有不同。在第一版中,关于价格形式问题,除正文中的论述外,卷末附一个带讲文性的论述;这种双重论述从第二版起被合并在一起。第一版中关于价值形式的论述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论述商品拜物教性质部分、价值尺度部分、剩余价值率部分和资本积累部分,在以后的版本中也都有很多修改和补充。小的修改则散见于全卷。便于了解第一版和以后版本的差别,凡以后的版本中在篇章结构和内容上做修改的地方,都加注释。第一版为我们提供马克思最初写成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原貌,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有助于了解和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另有第一卷,民族出版社1988年6月朝鲜文版,1990年4月蒙古文版。第二卷民族出版社1989年12月蒙古文版。均由民族语文翻译局译自人民出版社1975年6月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