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姜附子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第一册》第671页(768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姜附汤(《局方》卷二)。

【组成】: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功用】:

《伤寒来苏集》:回阳。

【主治】:

汗下伤阳,昼躁夜静,不呕不渴,表证不见,身无大热,脉沉微;中焦阳虚,寒饮内停,心腹冷痛;中寒晕倒,四肢厥冷,眩晕无汗,或自汗淋漓者。

①《伤寒论》: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②《局方》:暴中风冷,久积痰水,心腹冷痛,霍乱转筋。③《三因》中寒,卒然晕倒,或吐逆涎沫,状如暗风,手脚挛搐,口噤,四肢厥冷或复躁热。④《医方集解》:中寒厥逆,眩晕无汗,或自汗淋漓,及外热烦躁,阴盛格阳。

【方论选录】:

①《古方选注》:干姜附子汤,救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由于下后复汗,一误再误,而亡其阳,致阴躁而见于昼日,是阳亡在顷刻矣。当急用生干姜助生附子,纯用辛热走窜,透入阴经,比四逆之势力尤峻,方能驱散阴霾,复涣散其阳,若犹豫未决,必致阳亡而后已。②《伤寒瘟疫条辨》:此即四逆减去甘寒之甘草,为回阳重剂。若加增药味,反牵制其雄悍之力,必致迂缓无功矣。干姜辛以润燥散烦,和表里之误伤;附子热以温中固表,调阴阳于既济,阳回即可用平补之药。盖阳既安堵,即宜休养其阴,切勿误用辛热太过之药,转化他患也,审之慎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