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么样去读新诗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人民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词典第四卷歌卷》第390页(543字)

初载于1930年10月《现代学生》创刊号。在本文中,作者将新诗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尝试时期(1917——1922年),二是创作时期(1922——1926年),三是沉默时期(1926——1930年)。他认为第一时期的诗是当时文学革命的武器之一种,但诗人与诗作均不免有旧诗的痕迹。第二时期的新诗创作实践了第一时期文学革命的主张,出现了“完美无疵的新体诗”。文章称朱湘的《草莽集》、闻一多的《死水》以及《志摩的诗》是“三本最完全的诗”,认为中国新诗的成绩,“以此时为最好”。文章指出,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两种新的诗歌流派:一是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诗派,一是李金发的象征诗派。第三时期“有两个原因使诗沉默了”:刊物对诗的冷淡与作品的文字和韵律未能对第二期作品有所超越,因而这时期新诗的成绩是使人悲观的。这一时期诗的新方向,一是“在文字上找寻象征的表现方法”,如戴望舒、蓬子的诗;二是“用直截手段,写对于革命希望和要求,以及对现世否认的诗歌”,如蒋光慈的诗。为将三个时期新诗进行综合比较,作者又把每一时期分为两段,对每一段的代表诗人分别作了评论。文章对第二期的徐志摩、闻一多、朱湘等人给予很高评价,但也提出他们的诗“与平民文学要求却完全远极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