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厥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62页(2251字)

病证名。

①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出《素问·厥论》:“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胸仆。”厥证是因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的。发病后一般在短时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和口眼斜等后遗证,特别严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或一厥不复而死亡。

厥证之名,首见于《内经》。古有寒厥、热厥、阴厥、阳厥、煎厥、薄厥、暴厥、大厥、尸厥、风厥、太阳厥(踝厥)、阳明厥(骭厥)、少阳厥、太阴厥(臂厥)、少阴厥(臂厥、首厥)、厥阴厥、痿厥、气厥、血厥、痰厥、食厥、色厥、蛔厥之分。

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诸病源候论·中恶病诸候》以中恶统括诸多厥证之候,认为某些厥证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论》还补充了痰厥、酒厥之证。《景岳全书·厥逆》:“言厥者,以其内夺,谓夺其五内之精气也,瘖声不能出也,非肢体偏废也……诸论则非风之义可知矣。”《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类中风总括》谓厥证为类中风,明确地把有无口眼斜和偏废作为与中风病的鉴别要点,《类证治裁·厥证》:“《内经》论十二经阴阳之厥详矣,而仲景以厥隶厥阴,《活人》亦谓手足逆冷,皆属厥阴,以肝脏风火,为厥逆之主,故厥证种种,类由肝风痰火,冲激闭塞,以致昏痉为多。”厥证是一个证候,见于多种疾病之中。休克、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精神性疾病等出现厥证表现者,皆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治。

厥证因于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气血不相顺接所致。《证治汇补·厥》:“人身气血,灌注经脉,刻刻流行,绵绵不绝,凡一昼夜,当五十营于身,或外因六淫,内因七情,气血痰色,皆能阻遇运行之机,致阴阳二气不相接续,而厥作焉。”综而述之,厥证之由,无外外邪侵袭、七情内伤、饮食劳倦、亡血失津、剧烈疼痛、痰饮内伏、瘀血阻滞,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厥证应与痫证、中风、昏迷等病证鉴别。

痫证与厥证虽然皆有卒然昏仆之,但病作之后喉中发生异常叫声和反复发作等特点,为痫证所独有;中风病有口眼斜,偏废不用等后遗证;昏迷则在发生之前,多患有较重疾病,昏迷之后,病情明显加重,昏迷时间较长,短时内不易苏醒,苏醒后常有较重的原发病存在,这与厥证在发作之前一如常人有别。辨证要点:辨病因,厥证之发生,每有明显的病因可寻。

如气厥虚证,多平素体质虚弱,厥前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等诱因;血厥虚证,则与失血有关,常继发于大出血之证;气厥、血厥之实证,多形体壮实,而发作多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痰厥好发于恣食肥甘厚味,体丰湿盛之人;食厥多发生于暴食之后;酒厥发生于暴饮之后;暑厥多在夏季久暴烈日或高温作业之时出现;色厥发生于纵欲无节。故了解病史,察明病因,有助于辨清证候。辨虚实,“虚其虚”、“实其实”是治疗厥证之大忌,往往关乎生命安危,尤须辨清虚实。一般实证表现为昏厥而气壅息粗,喉间痰鸣,牙关紧闭,脉多沉实或沉伏;虚证表现为昏厥而气息微弱,张口自汗,肤冷肢凉,脉沉细微。厥证的辨证施治,属气厥实证者,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拳握,呼吸气粗,或四肢厥冷,舌苔薄白,脉沉或沉弦。平素形体壮实,多由精神刺激诱发。

治宜调气降逆。方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继而用五磨饮子。

属气厥虚证者,症见突然昏厥,而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质淡,脉沉微。治宜益气固本。方用参附汤或芪附汤。醒后再用四味回阳饮。属血厥实证者,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红,脉多沉弦。治宜祛瘀降逆。急用醋或童便火粹,取烟薰鼻;亦可灌服童便。苏醒后再用通瘀煎。属血厥虚证者。

症见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肤冷,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治宜急服独参汤以收散亡之气,也可选用当归补血汤。

属痰厥者,症见突然昏厥,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治宜豁痰开窍。属食厥者,症见暴饮过食,突然昏厥,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宜消食和中。方用盐汤探吐以去实邪、再用神术散合饱和丸。属暑厥者,症见头晕头痛,胸闷身热,面色潮红,继而卒仆,不省人事,或有谵妄,舌红而干,脉象洪数,脉虚弦而数。治宜解暑清心。方用黄清心丸或紫雪丹。属中恶者,症见突然手足厥冷,肌肤栗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口俱紧,昏晕不知。治宜辟秽开窍,方用姜汁调服苏合香丸或玉枢丹。醒后酌用藿香正气散。

属酒厥者,因纵饮不节,饱后昏倒,轻者犹能知人,重者神志昏迷,或烦躁,或痰涎如涌,或气喘发热,脉滑数。治宜解酒化滞。急用盐汤探吐,继用葛花解醒汤。

属色厥者,多发生在男女同房时突见昏厥。

忽尔暴吐或鼻衄难止,或汗出,或气喘,或咳嗽。治宜益气固脱。

用独参汤频频灌之。若属阴火上冲,鼻衄不止者,用加减一贯煎。

在厥证的抢救中,针灸简便有效,是一个重要的急救措施。常用穴位有:百会、神厥、关元、气海、足三里、人中、内关、十宣、十井。

②病症名。指四肢逆冷。

《灵枢·五乱篇》:“气……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③病证名。指癃闭重症。《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见寒厥、热厥、阴厥、阳厥、痰厥、蛔厥、晕厥、煎厥等条。

上一篇:厥阴厥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