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慢性唇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46页(1520字)

内科病名。

指唇部慢性炎症病变,不包括全身疾病的唇部反应。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有剥脱性唇炎、糜烂性唇炎、肥大性唇炎;根据病理变化,可分腺性唇炎、脓肿性腺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良性粘膜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其他有光化性唇炎等病名,为临床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大致归属于祖国医学“唇风”、“唇紧”、“唇瞤”、“驴嘴风”等病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各种因素对口唇局部长期刺激,引起口唇肿胀,造成唇部肌肉紧张,血流不通畅,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代谢障碍,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或变性;一些化学结构属于卟啉衍生物的食物,药物,或影响体内卟啉代谢的药物进入人体而引起组织对光照的敏感反应,细胞发生水肿,胶原纤维变性;维生素B缺乏使细胞的氧化还原作用减弱,上皮角化不全。

上述各种原因使粘膜反复破溃、糜烂、唇组织细胞增殖,形成唇部慢性炎症。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为口唇干燥不适,瘙痒,灼热或疼痛,唇部组织呈弥散性肿胀,可发生于上下唇,但以下唇为多见。粘膜皮肤吻合部常发生干裂,呈纵形沟裂,左右对称,沟裂中常有渗出物,或出血。

口吻部可见小水疱,糜烂,继发感染则有脓血性痂皮。或无水疱者,多见唇粘膜增厚,灰白色粃糠样鳞屑。

腺性唇炎的唇粘膜上散在紫红色小突起,手指挤压可见清沏或混浊液体流出。肉芽肿唇炎、腺性唇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均可扪及粘膜下颗粒状坚硬结节。局部治疗:各型慢性唇炎,凡出现唇部干裂、糜烂、结痂者,可用1%~3%双氧水清除痂皮、污物。0.05%维生素甲酸软膏,外涂,每日3次。

或5%二氧化钛,外涂,日3~4次。或0.1%呋喃西林液,湿敷患处。肉芽肿和腺性唇炎早期可在病损区注射确炎舒松,每次10毫克/1毫升,加等量普鲁卡因,每周1次;或用醋酸氢化考的松10毫克/1毫升,每周1次;或用地塞米松10毫克/1毫升,每周1次。无明显炎症唇肿大,可用磷32贴纸,每次200~400伦琴,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锶90贴纸,每次50~100伦琴,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时周围正常皮肤用0.2厘米厚的铅橡皮板保护。2个疗程休息1个月。

手术治疗:对唇肥厚肿大,局部治疗无效,可施手术成形修复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病邪侵袭人体,或贪凉饮冷,湿邪入里,蕴而化热,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结于脾胃,循经熏蒸口唇而致;或素本气血虚弱,复受风毒,稽留肌腠,失于解散,凝阻经络所致;或过食辛辣,积热化燥,耗伤阴液,或燥邪内热,津液被劫,或阳气虚损,津液无从化生,精血匮乏,血燥生风,风热上乘,灼于口唇所致;或由情志不舒,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

临床上脾胃湿热者,症见口唇红肿,糜烂,时出脓血,口臭口干不渴,纳差,小便赤涩,大便或溏或秘,舌红苔厚腻或黄厚,脉滑数。治宜清热泻脾,利湿消肿。方选清热泻脾散加减;风毒化火者,症见唇肿暗红,瘙痒或灼痛,口唇皲裂出血或脱屑,舌红绛,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祛风泻火。

方选疏风清热汤加减。皲裂出血者加生地、丹皮等。血虚燥热者,症见口唇皲裂出血,瘙痒干燥,脱屑或结痂,口干口渴,大便偏干,小便黄赤,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治宜养血滋阴清热。

方选生血润肤饮加减;气滞血瘀者,症见口唇肥厚,扪之见结节,胀痛或刺痛,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散结。

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唇肿甚,挟风瞤动者,加白附子、蝉衣、白僵蚕;瘙痒甚者,加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等;硬结者,加橘核、夏枯草、皂刺等;红肿者,加黄芩、银花、山慈菇等。此外,患病期间禁止用手搔抓口唇及用舌舔唇部,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避免日光照射,保持唇部湿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