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螳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578页(410字)

中药名。

见《名医别录》。别名:蚀肬、天、螗螂、刀螂。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Para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等的全虫。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夏、秋间捕捉。味甘咸,性温。

治惊痫,咽喉肿痛,痔疮。《本草纲目》:“治小儿急惊风搐搦,又出箭镞,生者能蚀疣目。”内服:入丸、散。

外用:研末鼻、吹喉或调敷。①治喉症,不论新久,咽喉肿痛或破烂:螳螂1只(晒干),净冰片3克,硼砂2.1克,正绿萼梅(去蒂)1.5克。共研细末,吹入喉内。

能生肌,消炎(福建)。②治痔疮:烧螳螂(褐色者)服之(《新本草纲目》)。

③治脚气(痹,水脚气):取螳螂体部,以饭粒捣和,包裹腿脚患处(《动植物民间药》)。

绿色螳螂的体液呈碱性,pH7.8~9.0,棕色螳螂则呈酸性,pH5~6。在体外,此两色素的呈色,可因酸碱性而互变。

上一篇:瞳神缩小 下一篇:螳螂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