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肺气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515页(1578字)

病名。

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持久性扩大,并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如仅有气腔的增大而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即肺过度充气,属于功能性肺气肿,如代偿性肺气肿和老年性肺气肿。肺气肿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纤维化等疾病之后,与环境因素,如大气污染,吸入各种有害气体及粉尘等有关,呼吸道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可能对肺气肿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另外,肺气肿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近年来还发现肺气肿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肺气肿的形成与支气管的不完全阻塞有关,由于细支气管粘膜肿胀,粘液腺增大,粘液潴留于管腔内,缺氧和过敏可使支气管发生痉挛,支气管腔部分阻塞,导致细支气管狭窄及产生活瓣作用,气体吸入肺泡较易而呼出困难,继而肺泡压力增大,肺泡过度膨胀而形成肺气肿。当肺部感染时,炎症可直接侵袭破坏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使肺泡供血减少,弹性减弱,致肺泡壁破裂,融合成大泡而形成肺气肿。血管病变,由于肺部感染引起肺小动脉炎症改变,以及肺小血管痉挛、狭窄、闭塞,毛细血管床减少,造成肺组织局部缺血,肺组织营养障碍,亦可促进肺气肿的形成。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有支气管粘膜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纤毛发黑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甚至坏死、脱落,支气管壁各层和腺泡内质中均有炎症细胞浸润,粘液腺增生肥大,杯状细胞明显增多,分泌功能增进。本病起病隐潜,病程经过缓慢,患者多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患,长期反复咳嗽、咯痰、喘息的病史,早期肺气肿可无明显不适,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出现气短、劳累后加重,以后逐年加重,甚至轻微活动也见气促、胸闷、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纳差,秋冬气候骤变或感冒、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咯痰和气急加重,甚至休息时亦见呼吸困难,并可出现紫绀,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衰竭。

体征:可见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减小,肝浊音界下移,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或闻及罗音,心率增快,心音清远,肺动脉第二音亢进等。

X线检查:轻度肺气肿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重度肺气肿可见肺容积增大,肋间隙增宽,肋骨变平,侧位可见胸廓前后径增大,胸椎后凸,胸骨后间隙增宽,膈肌下降,活动度减弱,肋膈角增大,肺透明度增强,血管纹理纤细稀疏和变直,肺门和内带的肺血管阴影变粗,心影缩小狭长呈垂柳状。肺功能检查:残气与功能残气量增加;肺内气体分布不匀;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降低;静态顺应性增加而动态顺应性减低;血液气体交换异常等。本病多由各种慢性肺系疾病逐渐加重演变而成,其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和肺肾关系密切。

由于咳喘、咯痰经久不愈,反复发作,致使肺脏虚损,病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肺主肾纳,故见呼吸不利、气短喘促等症;肺肾两虚,脏腑功能失调,人体卫外功能日趋低下,易受外邪侵袭,风寒热邪侵肺,以致肺失宣降,气道不利,故见咳喘、咯痰等症。本病缓解期以正虚为主,伴发急性感染时则以本虚标实为主。

肺肾气虚:症见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咳声低微,气不得续,动则喘促更甚,痰多清稀,腰酸耳鸣,精神疲惫,汗出肢冷,夜尿多,甚者或青唇暗,或浮胫肿,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宜益气补肺,温肾纳气,方用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肺肾阴虚:症见喘促气急,动则喘甚,咳嗽少痰,或痰粘难出,口干思饮,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肾润肺,方用生脉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兼挟寒痰:症见咳嗽,咯痰量多,色白稀薄或呈泡沫状,较易咯出,喘促气急,畏寒肢冷,口不渴,尿清长,苔白腻,脉弦紧。治宜温肺散寒,止嗽化痰,方用三拗汤加味。

兼挟热痰:症见咳嗽,痰黄粘稠,咯吐不爽,发热心烦,喘促气急,胸部胀满,口渴欲饮,舌红,苔黄燥,脉细数。治宜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