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胎萎不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848页(707字)

妇科病症名。

指妊娠4、5个月之后,因胎儿生长迟缓其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者的病证。又称妊娠胎萎燥、胎不长、胎不长养。少数胎萎不长患者虽经治疗而病愈,然因患病之后胎元受损,可能导致超过预产期数日始分娩。若病情严重,施治无效或失治、误治,可导致胎死母腹或堕胎小产。①本病多由气血虚弱,孕妇素体气血不足,或因孕后胎漏胎动不安,下血日久耗伤气血,或因脾胃虚弱,孕后为饮食劳倦重伤而化源不足,以致血海不充,胎失所养,因而生长迟缓,发为胎萎不长,如《妇人良方》所说:“因有宿疾或因失调以致脏腑虚损,气血虚弱而胎不长”;或由孕妇素体阳气不足,孕后过食生冷寒凉之物戕伐阳气则阳气愈虚,阳虚则阴寒内盛,脏腑生化失调,胞脏失于阳气之温煦,子宫寒冷,则胎失所养而生长迟缓;或由孕妇素体阳盛,或因孕后情志过激,肝气郁而化火,或因孕期调摄失宜过服辛辣燥烈的食物或辛热暖宫药物,以致邪热内盛犯于冲任灼伤阴血,胎为热邪所伤而致不长。②气血虚弱者临证可见妊娠四、五月后,胎儿存活但生长迟缓,孕母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身体虚弱,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气短,神疲懒言,唇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治宜补气养血,方用八珍汤、三方大补丸。血寒所致者临证可见妊娠四、五月后,胎虽存活但孕母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腰腹冷痛,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宜补肾健脾,养血温经,方用长胎白术散、艾附暖宫丸。

血热所致者临证可见妊娠四、五月后,胎儿存活但其母腹形明显小于妊娠月份,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干喜饮,尿黄便结,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苔黄而干,脉细数。

治宜清热凉血、滋阴养血,方选凉胎饮、保阴煎。

上一篇:胎疸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