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脆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1083页(509字)

中药名。

见《本草纲目拾遗》。别名:金,地鲜、蛇蜥,无脚蜥,碎蛇等。为蛇蜥科动物脆蛇蜥Ophisaurus harti Boulenger的全体。春、秋捕捉,用酒灌醉死,或置锅内用微火炕死,然后盘成圈,以竹签插住,再用微火炕干。

干燥的脆蛇多已盘成圈状,直径约6~10厘米。蛇的背面棕黄色或绿褐色,有光泽;鳞状不太明显,具有方格形网纹,并有黑色横纹;腹面黄白色,带有篾片夹持时遗留下的痕迹,腹侧面各有一条凹沟。

头部呈三角形,尾部细尖,或短促。体轻、干脆、气微腥。大者身短粗壮,色泽较深;小者瘦长,尾部尖,背面色泽较淡。以条匀、无碎裂、气腥不臭、有光泽为佳。

产四川、云南等地。味咸,性平。

入脾、肺、肾三经。散瘀,祛风,消肿、解毒。治跌损折伤,大麻风,痈疽肿毒。内服:煎汤,3~9克;浸酒或入散剂。

外用:熬膏涂。孕妇忌服。①治跌伤、骨折:脆蛇、乳香、没药、自然铜。研末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大麻风:脆蛇、干蟾蜍、全蝎、苦参、苍耳草、萆薢。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久痢:脆蛇(醋炙)、白矾、铅丹各15克。上3味,捣罗为散。

每服9克,米饮调下,食前服(《圣济总录》)。

上一篇:胎骨伤 下一篇:脂溢性皮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