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支气管扩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413页(1282字)

病名。

简称支扩。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支气管壁弹性组织及肌肉成分毁损而成不可逆的支气管扩张。是一个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根据其临床表现,似属于中医“肺痈”范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其描述与支扩相似。西医将本病分为后天继发性和先天性。以前者多见,常继发于麻疹合并肺炎、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之后。中医谓支扩病位在肺,因感受六淫之邪,未经发越停留肺中,蕴发为热,邪热犯肺,蕴结不解,引起支扩。正气虚弱、肺虚卫外不固;或素有痰热壅肺;或嗜酒过度、恣食肥美,以致湿热内盛等,则是人体易受外邪导致本病的内在因素。《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风中子已,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入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诸病源候论》:“肺痈者,由风寒伤干肺,其气结聚所成也。肺主气,候皮毛,劳伤气血。

腠理则开,而受风寒;其气虚者,寒乘虚伤肺,寒搏于血,蕴结成痈;热又加之,积热不散,血败为脓”。指出了支扩之类的病症是起因于外感,风热伤肺,以致气血凝滞,而成痈脓。强调了正虚感邪是本病的成因,指出化脓成痈与热邪不散有关。临床诊断西医根据其症状如咳嗽、咯脓性痰,反复咯血,反复肺部感染,消瘦贫血,杵状指(趾)。

病变部位可闻及少许局限性罗音,痰液培养可发现致病菌。中医辨证。

①风热袭表入里、热毒犯肺证:风热或风寒之邪犯肺,正邪相争,风热相搏,发热或风寒入里郁而化热,热毒熏灼,气失清肃,不能宣畅,咳嗽气急,热郁津伤,口干咽燥,胸中作痛,咳时尤甚,舌质淡红,苔薄白微黄或黄腻,脉浮数。②热毒内蕴、痰瘀相结证:风伤皮毛,热伤血脉,发热恶风,胸闷作痛,烦躁不安,咳嗽气急,气短不能平卧,头痛乏力,自汗不止,咯唾脓痰,少则30~50毫升,多则400~500毫升之多,尤以晨间咯痰最多,时见痰中混血,或满口咯血,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滑数。

③热毒久蕴、气阴亏耗证:热毒不解,气阴两伤,面色无华,形体消瘦,咯唾脓痰,味腥臭,久延不净,午后潮热,心烦口渴,口干咽燥,自汗盗汗,咯脓血,舌质红绛,苔薄黄少津,脉虚弦数。④气血衰败、阳微欲绝证:久病不愈,大量脓痰延续不断,日久耗气伤阴,身体羸瘦,自汗烦躁,神疲乏力,颜面爪甲四肢末端紫绀,气喘不能平卧,脾胃虚弱,饮食无味,阴液来源渐竭,阳虚不能温煦,故畏寒肢冷,预后险恶,舌质红或呈镜面舌,苔少而干,脉微欲绝。西医治疗多采用体位引流、清除感染病灶、控制感染和外科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因于风热袭表入里、热毒犯肺者,治宜疏风解表,清肺利痰。

方用银翘散加减。因于热毒内蕴,痰瘀相结者,治宜清热利痰、排脓、活血止血。

方用加味桔梗汤。因于热毒久蕴、气阴亏耗者,治宜益气养阴、润肺排脓。可用沙参清肺汤合桔梗杏仁煎加减。因于气血衰败、阳微欲绝者,治宜益气养血、回阳救逆。

可用当归补血汤加太子参、西洋参、附片、黄精、阿胶珠等。

上一篇:切脉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