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白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004页(1131字)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白根,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白水罐,铁老鼠,山栗子。

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b.)Mak.,又名:菟核,野葡萄秧,七角莲的根。藤本,以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块根纺锤形或块状,深棕红色,根皮栓化,易剥落。小枝光滑,棕褐色,具纵纹。

叶互生,掌状复叶,具柄;小叶片通常5枚,再次作掌状或羽状分裂;小叶有短柄或几无柄,最终裂片披针形或菱形,大小不等,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粗齿,叶轴及小叶柄有翅;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均光滑无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长4~9厘米,常缠绕,花小,直径1.5~2毫米,淡黄色;花萼5片,不明显;花瓣5片,卵圆形,后脱落;雄蕊5枚,花丝短;花盘杯状,明显;子房着生花盘中央,2室,花柱1枚,甚短。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蓝色或蓝紫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长于荒山的灌木丛中。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春、秋采挖,除去茎及细须根,洗净,多纵切成两瓣、四瓣或斜片后晒干。

干燥的块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两头较尖,略弯曲,长3~12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易层层脱落,内面淡红褐色。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凹起的棱线。

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

气微,味甘。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河南、湖北、安徽、江西。味苦甘辛,性凉。

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外用:研末撒或调搽。内服:煎汤,3~9克。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①治痈肿:白蔹0.6克,藜芦0.3克。为末,酒和如泥,贴上,日3(《补缺肘后方》)。②治扭挫伤: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

捣烂外敷(《全展选编·外科》)。③治汤火灼烂:白蔹末敷之(《备急方》)。

现代临床①治疗外科炎症:将白蔹块根去皮研末,取90克以沸水搅拌成团后,加75%~95%洒精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以愈为度。

对于疖、痈、蜂窝织炎、淋巴结炎、各种炎性肿块等急性感染的初期,有显着疗效。②治疗扭挫伤:取见肿消2个,食盐适量,捣烂如泥外敷。块根含粘质和淀粉。

福建产同属植物表面析出的粉,为福建茶素。此物加热煮沸,则脱氢而生杨梅树皮素。

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白蔹 1.花枝 2.根

白蔹药材

上一篇:白痢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