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104页(1223字)
内科病名。
指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包括老年性痴呆、早老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等病。痴呆从幼年起者不属此病。本病属中医学呆病、痴呆、癫狂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老年性痴呆与衰老关系密切,由于脑神经细胞退行性改变和死亡,造成脑组织弥漫性萎缩,而引起痴呆。脑血管性痴呆与脑动脉硬化有关,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多发性灶性脑梗塞,使脑组织受损萎缩,形成痴呆。
早老性痴呆与遗传、慢病毒感染、酒精中毒等因素有关。而心理社会因素,如丧偶、独居、生活颠波等可能是本组疾病的诱因。本组疾病,起病缓慢,早期症状为性格改变,如主观任性、顽固迂执、自私狭隘、情绪不稳、无故打骂人、吵闹不休、缺乏羞耻及道德感。逐渐表现出记忆力、定向力、领悟力障碍,形如白痴。思维障碍,表现语言贫乏,或语无论次等,低级意向增强,如当众裸体,性欲亢进,多疑幻觉,出现被害、被窃,贫穷等妄想。脑血管性痴呆,伴见头痛、眩晕、手足麻木,短暂性失语,常有恐惧、焦虑、多疑、忧郁等症状,或出现暴发性哭笑。
记忆力障碍有明显波动性。若脑血管痉挛或出血引起脑血管意外发作或癫痫发作。晚期肢体可出现木僵状态或痉挛状态,行走步态不稳,震颤麻痹。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或由久病重病损及肝肾,伤精耗血,致使髓海失充,心神失养,发为痴呆;或由饮食失节,嗜酒过度等伤及脾胃,脾虚一方面致水湿不运,痰浊内生,闭阻诸窍,一方面气血生化乏源,脑髓不荣,发为痴呆;或年老久病,脏腑机能衰退,气血运行不利,瘀血闭窍,发为痴呆。临床上以脾虚气弱,痰瘀阻窍为主者,症见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与之美馔则不受,与之污移则无辞,与衣不衣,与之草本则反喜,面色白或苍白不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化痰宣窍,方选洗心汤加味;若以脾肾阳虚、痰瘀阻窍为主者,症见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甚则终日寡言,坐卧不起,傻哭傻笑,或重听或失语,二便失禁,舌暗淡、瘀斑,苔白腻,脉细弱或沉弱。治宜温肾健脾、化痰祛瘀。方选还少丹加减;若以肝肾阴虚,痰瘀阻窍为主者,症见头眩头痛,手足麻木震颤,甚则癫痫发作,偏瘫失语,失眠健忘,暴发性哭笑,易怒易狂,或性欲亢进,妄想妄为,舌红苔黄,脉弦滑或弦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化痰祛瘀,潜阳熄风。方选六味地黄汤合定痫丸或合镇肝熄风汤加减;若以气滞血瘀,痰瘀阻窍为主者,症见神情淡漠,反应迟钝,健忘,易惊恐,寡言少语,或妄思离奇。舌暗紫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沉迟。治宜活血行气,宣窍健脑。
方选通窍活血汤加减。老年性痴呆及早老性痴呆,临床上还可表现为心肾气虚者,症见神情呆滞、精神疲惫、心悸易惊,短气健忘、重听耳聋、傻哭傻笑,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治宜养心安神、补肾益气,方选金匮肾气丸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或选益肾宁心方(经验方):党参、黄芪、生熟地、山萸肉、茯苓、山药、远志、枣仁、龙骨、龟板、泽泻、五味子、菖蒲。
服用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