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竹节三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1179页(566字)

中药名。

见《百草镜》。别名:竹根七、竹节参、罗汉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大叶三七Pandx pseudo-ginseng Wall.var.japonicus(C.A.Mey.)Hoo & Tseng的呈竹鞭状的根茎。分布西南地区及浙江、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较粗的肉质直根(峨三七)、呈串珠状的根茎(珠儿参)、叶(参叶)均供药用,见专条。9~10月挖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炕干。

干燥的根茎呈竹鞭状,结节膨大,节间较短,每节有一浅槽成环形,上方有一圆形而微凹的茎痕,侧面有凸起呈圆点状的根痕1~3枚,或残存弯曲的须根。表面淡黄白色至灰褐色,平滑或有皱纹。质地坚硬。

折断面平坦,粉白色至乳白色。味苦,微甜。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味甘苦,性温,无毒。入肝、脾二经。

功能止咳,化痰,散瘀,活血。

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3~9克。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孕妇忌用。治跌打损伤:大叶三七根3克,金不换根3克。

洗净,捣烂,温酒冲服(《湖南药物志》)。根茎含皂甙约5%,中有竹节皂甙Ⅳ等,甙元是齐墩果酸。

药理实验表明①抗炎作用:竹节三七的煎剂对人为“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②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竹节三七有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上一篇:肉痿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