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黄荆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241页(611字)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

基源 为鞭草科豆腐柴属植物臭黄荆的根。

原植物 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余项参见“臭黄荆子”条。

【生药】:

采集 9~10月采挖根。

【药性】:

性味 ①《分类草药性》:“凉。” ②《四川中药志》:“凉,苦。”

功效 清热除湿。

主治 久痢,虚肿,痔疮,脱肛,牙痛。

①《分类草药性》:“消火,治牙痛。” ②《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清邪热。治痢疾日久肿胀,痔疮,脱肛,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重庆草药》:“治痔疮:臭黄荆根、八月瓜根、黑丁香根(鲜)各500g。切成片,炖大肠头服。5天1剂,治愈为限。

” ②《重庆草药》:“治红白痢疾:臭黄荆根、红斑鸠窝各30g。煎水服。” ③《重庆草药》:“治虚肿:臭黄荆根120g,小茴香根30g。炖肉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