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油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521页(1070字)

【名称出处】:《陕西中药名录》

【概况】:

异名 地参(贵州),水茴香(四川),千密灌(河南)。

基源 为唇形科水苏属植物针筒菓的干燥全草或根。

原植物 针筒菓Stachys oblongifolia Benth.(S.modica Hance;S.martini vaniot;S.imaii Nakai),又名长圆叶水苏(《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有在节上生须根的横走根状茎。

茎直立或基部多少匍匐,在棱及节上被长柔毛,不分枝或少分枝。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通常长3~7cm,宽1~2cm,先端尖,基部浅心形,边缘为圆齿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柔毛状绒毛。轮伞花序通常6花,下部远离,上部密集组成长约5~8cm的顶生穗状花序;花萼钟形,10脉,齿5,三角状披针形,近于等长,或下2齿略长,先端具刺尖头;花冠粉红色或粉红紫色,内面被微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长圆形,3裂,中裂片肾形,侧裂片卵圆形。雄蕊前对较长,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花药2室,室极叉开,花柱先端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波状。小坚果卵珠状,径约1mm,褐色,光滑。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17页.图版3∶10~11)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10~1900m的林下,河岸、竹丛、灌丛、苇丛,草丛及湿地中。

分布于江苏、台湾、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及云南。。【药性】:

性味 辛、微甘,湿。

功效 补中益气,止血生肌。

主治 久痢,病后虚弱,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贵州草药》:“治久痢:野油麻30g。煨水服。” ②《贵州草药》:“治外伤出血:野油麻适量,捣绒敷患处。”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与水苏同等入药,治久痢。”

食疗 《贵州草药》:“治病后虚弱:野油麻30g。炖肉吃。”

上一篇:野京豆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