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仔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608页(1442字)

【名称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概况】:

异名 山葛(《生草药性备要》),大力(《岭南采药录》),心薯、鸡头子,凉薯(《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豆科雀脷珠属植物雀脷珠的块根。雀脷珠属植物,全世界约100种,中国仅一种。

原植物 雀脷珠Eriosema chinense Vog.又名鸡头薯(《广州植物志》),山莨薯(《广西中草药》)。

历史 本品始见于《生草药性备要》。

《广西中药志》等亦收载。

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5~50cm。块根呈纺锤形状。茎纤细,植株被棕色长柔毛或灰白色短柔毛。

单叶互生,近无柄;叶长圆形,梢针形呈条形,长2.5~6cm,宽0.5~1.2cm;先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心形;上面绿色,疏被长柔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状茸毛,中脉被锈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轴长0.4~1cm,具花1~2朵;苞片线披针形;花萼钟状,萼齿5,近等长;花冠淡黄色;旗瓣卵形,被短毛,翼瓣、骨瓣先端边缘微被毛;二体雄蕊;子房无柄,胚珠2,花柱线形,柱头头状。

荚果长圆形,长0.8~1cm,宽约0.6cm,先端具细尖,表皮被棕黄色、长柔毛及灰白色短柔毛。种子2粒,肾形,紫黑色。

花果期5~7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08页.图274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干旱山坡、草地。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生药】:

采集 初春或秋末采挖块根,洗净,切片,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块根圆锥形,长4~7cm,直径1~3cm,末端细长;表面灰褐色,密布不规则的皱纹,有短横列的突起和少数细支根。质软而韧,切断面外部淡褐色,内部类白色,带纤维性。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微涩,平。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止咳化痰。

主治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烦渴,肺脓疡,痢疾,跌打损伤。”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消肿。” ③《广西中药志》:“清心肺,治肺热咳嗽,湿热腹痛。” ④《生草药性备要》:“止咳化痰,润肺滋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60~90g)。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虚寒忌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烦渴、肺脓疡、痢疾:仔笠9~15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猪仔笠鲜品,捣烂处敷。”

食疗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痰火症:猪仔笠煲瘦肉,食肉喝汤。”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红白痢:猪仔笠同木棉花煲瘦猪肉,煮熟后食肉喝汤。”

上一篇:猪心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