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脚罗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2980页(1653字)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异名 珊瑚珠、雪下红(《花镜》),矮脚三朗(《植物名实图考》),小罗伞(《陆川本草》),矮茶风、毛茎紫金(《四川中药志》),医药师(云南)。

基源 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雪下红的根或全株。

原植物 雪下红Ardisia villosa Roxb.

历史 雪下红始载于《花镜》,其云:“雪下红,一名珊瑚珠,叶似山茶小而色嫩,藤本蔓延,茎生白色,夏末开小白花,结子秋青,冬熟若珊瑚珠,累累下垂,其色红亮……。”从名称、果实的形态,似系本种。

形态 直立灌木,高50~100cm,稀达300cm,具匍匐的根状茎,初时几全株被灰褐色或锈色长柔毛或长硬毛,毛常卷曲,以后渐变无毛,茎除特殊的侧生花枝外无分枝。叶互生,坚纸质,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形,稀为倒披针形,长7~13cm,宽2.5~4cm,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近全缘或由于边缘腺点缢缩成波状细圆齿,两面有腺点,以下面尤显,叶上面除中脉外几无毛,下面被密长硬毛或长柔毛,羽状叶脉,侧脉每边10~16条,多少网结成边缘脉,细脉不明显,叶柄长5~10mm,被长柔毛。花两性,5基数,单或复聚伞花序或伞形花序,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的顶端,花枝长3~20cm,被锈色长柔毛,近顶端常有1~2片叶或退化叶;花长5~8mm,花萼带红色,仅基部连合,萼片长圆状披针形或舌状,两面被毛,具密腺点;花瓣淡紫色或粉红色,稀为白色,卵形至披针形,顶端急尖,无毛,有腺点;雄蕊较花瓣短,花药披针形,背部多少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卵圆形。

果实圆球形,直径5~7mm,成熟时深红色带黑色,被长硬毛或长柔毛,具腺点,宿存花萼包围果实。花期5~7月,果期2~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218页.图4390)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600m的山谷、山坡林下、石缝间或路边林缘。

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

经缅甸至印度东部也产。。

【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①《植物名实图考》:“性热。” ②《陆川本草》:“苦、辛,温。” ③《四川中药志》:“味淡,性温。”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苦、辛,平。”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散瘀消肿。

主治 风湿疼痛,跌打肿痛,咳嗽吐血,寒气腹痛。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风痛。” ②《陆川本草》:“根:接骨,活血,止痛,消肿。治损伤肿痛。” ③《四川中药志》:“全草:治咳嗽吐血,气痛及寒湿腰痛。根:治冷气腹痛。” ④《福建中草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肿痛,痢疾,痈疮,咳血。” ⑥《新华本草纲要》:“治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吐血,红白痢,疮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捣碎酒炒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福建中草药》:“治关节风湿痛:毛茎紫金牛干根15~30g。水煎或调酒服。” ②《福建中草药》:“治扭伤肿痛、久年积伤痛:鲜毛茎紫金牛藤茎15~30g。水煎调酒服,或用60~90g捣碎,浸酒2~3天,每次服30ml,日2~3次。”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肿痛;矮脚罗伞鲜叶捣烂外敷。”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痈疮、咳血:矮脚罗伞6~12g,水煎服。”

上一篇:矮脚枫 下一篇: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