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977页(1363字)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杜荣(《尔雅》),笆芒(《太平寰宇纪》),笆茅(《纲目》),度芸、苫房草、白尖草(《中药大辞典》)。
基源 为禾本科芒属植物芒与五节芒的茎秆。芒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 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Labill)Warb ex Schuterb.(Saccharum floridulum Labill)
历史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载:“石芒生高山。如芒而节短。江西呼为折草。
六七月生穗如荻也。”明李时珍《纲目》曰:“芒有二种,皆丛生。全叶者皆如茅而大,长四五尺,甚快利,伤人如锋刃。七月抽长茎。
开白花成穗如芦苇花者芒也。五月抽短茎,开花如芒者。
石芒也。”根据李时珍描述的形态与花期,石芒符合于五节芒。
形态 高大草本植物。秆质硬而实心。叶片主脉明显,质较硬,长20~50cm,宽6~10mm。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cm;分枝较强壮而直立,每节具一短柄和一长柄小穗;穗轴节间长4~8mm,无毛;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具白色至淡黄褐色丝状毛,毛稍短或等长于小穗;第二外稃上部1/3二裂成齿,齿间具芒,长8~10mm。
花果期7~11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49~750页.图692)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边。
分布几遍全中国。日本也有分布。
五节芒与芒的区别为:叶片宽1.5~3cm;圆锥花序长椭圆形,主轴延长.长达花序的2/3以上,小穗长3~3.5cm。分布于江苏、安徽、广东、广西、海南。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179页.图7187)
。【化学】:茎含有戊糖和己糖组成多糖;花穗含洋李甙(Prunin)和芒花甙(Miscanthoside)[1];叶中还有小麦黄素(苜蓿素,Tncin)[1,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35 [2]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73
【药性】:
性味 《本草拾遗》:“甘,平。”
功效 利尿,解热,解毒。
主治 风邪,虎狼伤。 ①《本草拾遗》:“主人畜为虎狼等伤,恐毒入内,取茎杂葛根浓煮汁服,亦生取汁服。” ②《纲目》:“煮汁服,散血。” ③《动植物民间药》:“利尿,解热,解毒。治风邪。
”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花序:活血通经。主治月经不调,半身不遂。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4.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