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176页(1209字)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
基源 红豆为豆科红豆属植物红豆树的种子。
红豆属全世界约120种,中国约35种。
原植物 红豆树Ormosta hosiei Hemsl.et Wils.,又名鄂西红豆、江阴红豆树、何氏红豆(中山大学学报)。
形态 乔木,高5~15(~25)m;树皮褐色,不开裂。羽状复叶,长8~20cm;小叶5~9,长圆倒卵形至倒卵披针形,长5~12cm,宽2.5~6cm,先端尖,基部楔形或钝,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圆锥花序,花萼钟状,密生黄棕色短柔毛,裂片短,近圆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雄蕊10;子房无毛,胚珠5~6。荚果木质,扁平,近圆形,长4~6.5cm,宽2.5~4cm,先端喙状。
种子1~2,近圆形,红色,有光泽,长1.3~2cm,种脐长约0.8cm。花期4~5月。果期10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3页.图2436)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阴山坡混交林及山脚,河旁,林边。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湖北、广西、四川。
。【生药】:
栽培 宜于温暖湿润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均可种植。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
在3~4月播种,按行距25~30cm开条沟播种,深7~10cm,每隔3~4cm播种子1粒。
每亩用种量75kg。
播后覆土盖草,浇水。出苗后揭去盖草,进行除草、追肥等管理。
培育4~5年,待苗高1m时即可出圃定植,按行株距各6m穴栽造林,每穴栽苗1株,盖土踩紧,浇水定根。幼苗生长较慢,育苗期间需要逐级移栽培育。
造林后,每年注意中耕除草,春季或冬季追施人畜粪水或厩肥1次。封林后则进行一般抚育管理。
采集 秋末冬初采收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 cytisine)、N-甲基四氢金雀花碱、红豆树宁碱(Ormosamne)和黄花木碱(Piptanthine)。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92
【药性】:
性味 苦,平。
有小毒。
功效 理气,通经。
主治 疝气,腹痛,血滞,闭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