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药子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184页(2825字)

【名称出处】:《图经本草》

【概况】:

异名 赤药子(《图经本草》),朱砂七,朱砂莲,血七、、毛葫芦(《陕西中草药》)。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毛脉蓼的块根。

原植物 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Nakai)Ohwi(Pleuropterus cililinervis Nakai)

历史 红药子一名始载于宋《图经本草》黄药根中,云:“……秦州出者谓之红药子,叶似荞麦,枝梗赤色,七月开白花,其根初采,湿时红赤色,暴乾即干。”所绘之图似蓼科植物。红药子的名即从此而来。

形态 多年生蔓性草本。根状茎膨大成块状,木质化。

茎细长,中空,绿紫色,先端分枝。托叶鞘褐色,膜质,近乎透明。

叶互生;叶柄长0.5~5cm,上面具沟,下面具粘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微小纤毛;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cm,宽3~6cm。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具明显小梗;花被白色或淡紫色,5裂,外侧裂片中脉具刺;雄蕊8;子房三棱状,柱头3,盾状。

小坚果三棱形,黑紫色。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

花期7~8月,果期9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04页.27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长在山坡路旁、沟边,滩地及乱石堆中。

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湖北、四川、贵州。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出后,除去茎叶、根须,大的可横切成块,晒干。

产于陕西秦岭和大巴山各县,湖北、四川、贵州也有少量生产。

鉴别

性状 根不规则块状或略呈圆柱形,长8~15cm或以上,直径3~7cm;表面棕黄色,根头部有许多茎基呈疙瘩状。

质极坚硬,难折断,剖面深黄色,木部浅黄色,呈环状(异型维管束),近髓部有分散的木质束。气微,味苦。

显微 毛脉蓼:块根(直径3.5cm)横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深棕色木栓细胞;栓内层为4~5列细胞。皮层较薄。韧皮部宽广,韧皮束呈条状,韧皮射线宽。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稀少,由木纤维围绕成束,略呈二轮排列,并有纵向的导管。髓部有异型维管束。

皮层及韧皮部均有纤维群;薄壁组织细胞中有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20~60μm,淀粉粒长圆形、近三角形,直径4~12μm,脐点裂缝状或十字状。(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图282)

理化 ①毛脉蓼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甲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后,点于硅胶G板上,以己烷-乙醚-甲酸乙酯-二氯甲烷-甲酸(81.5∶1∶0.8∶0.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检视。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1) ②红药子与何首乌的薄层色谱 取样品粉末0.2g,加甲醇5ml冷浸片刻,滤过,挥去甲醇,残渣加水2ml,用乙醚5ml萃取,分取醚层,浓缩至小体积,点于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己烷-甲酸乙酯-甲酸-水(1∶3∶1.5∶0.1∶0.5)的有机层作为展开剂,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为对照。展距10cm,置日光下检视,斑点呈黄色,用氨气熏,斑点呈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2)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大黄素甙等结合性蒽醌1.64%、大黄素(Emodin)1.34%、大黄素甲醚(Physcion)0.28%、土大黄甙(Rhaponticin)及鞣质[1],尚含有大黄素-8-O-D-葡萄糖甙。[2]

参考文献 [1] 中药志.第2册.第2版.1982;375 [2] Saengyak Hakhoe chi 1981;12(4):221

【药理】:

从红药子中分离出两种抗菌有效成分,即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

用试管法按双倍顺序稀释后滴入菌液,转种平板。大黄素50mg加5%碳酸钠溶液2ml溶解后,再以蒸溜水稀释至50ml,使每ml含1mg大黄素。大黄素甲醚50mg,以0.1mol/L氢氧化钠2ml按同样方法使每ml溶液中含1mg大黄素甲醚。两种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弗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1]。大黄素用16%发烟硫酸100℃反应后氯化钠盐析处理,制成大黄素磺酸钠,经鉴定为1,3,8-三羟基-6-甲基蒽醌-7-磺酸钠。此化合物和大黄素分别用管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抑菌活性接近,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25mol/L×10-3[2]

参考文献 [1] 陕西新医药 1972;(5):36 [2] 中草药 1987;18(2):44。【药性】:

性味 苦、微涩,凉。

功效 生用:抗菌消炎、顺气活血,凉血止血,镇静解痉,止痛,止泻,促进溃疡愈合;盐制者补肾,醋制者止血,碱制者健胃。《中国药材商品学》:“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能。”

主治 扁桃体炎,肠炎,胃炎,溃疡病,菌痢,胆道蛔虫症。外伤感染,蜂窝织炎,痈疖,脓痂疹,泌尿系统感染,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风湿腰腿痛。

《中国药材商品学》:“用于胃肠炎,菌痢,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生品1.5~6g(制品9~12g);或泡酒,研粉冲服。外用:研粉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陕西中草药》:“治吐血,衄血,便血:朱砂七、白茅根、枸白皮、地骨皮各12g。黄酒煎服。”

单方应用 ①《禹讲师经验方》:“治产后血运,四肢冰冷,唇青腹胀,昏迷:红药子30g,头红花3g。水400ml,煎200ml服。大小便利,血自下也。” ②《陕西中草药》:“治急性胃痛:朱砂七(生品)6g。研粉,酒冲服。” ③《陕西中草药》:“治急性菌痢:朱砂七(生品研粉),每次2g。温开水冲服,每日3~4次,可连服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