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258页(4263字)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 为睡莲科芡属植物芡实的干燥成熟种仁。

芡属仅1种,药用。

原植物 芡Euryale ferox Salisb.ex Konig et Sims,又名头米(东北,河北,山东,江苏),鸡头莲(山东、河南、江西、四川、广西),假莲根、湖南根(广西),刺莲藕(广西、江西)。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重修政和证类备用本草》载:“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别录》载:“鸡头实生雷泽池泽,八月采之。”《纲目》收入果部水果类,谓:“芡可济俭歉,故谓之芡。”

形态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叶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cm,两面无刺;叶柄无刺;浮水叶革质,椭圆肾形至圆形,直径10~130cm,盾状,有或无弯曲,全缘,叶背面带紫色,有短柔毛,两面在叶脉分枝处有锐刺;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cm,皆有硬刺。花长约5cm;萼片披针形,长1.5~2cm,内面紫色,外面密生弯曲稍弯硬刺;花瓣矩圆披针形成披针形,长1.5~2cm,紫红色,成数轮排列,向内渐变成雄蕊;无花柱,柱头红色,成凹入的柱头盘。浆果球形,直径3~5cm,污红色,外面密生硬刺。种子球形,直径约10mm,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7卷.7页.图3)

生境与分布 生在池塘、湖沼中。从黑江至广东、云南各地均产。。

【生药】:

栽培 适用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水源不缺的环境。

宜在池塘、沟渠的疏松、深厚、污泥中栽培。用种子繁殖,于秋季9~10月采收新鲜种子后,随即播种;或在春季播种。播前,选择水深1m左右的池塘和水库,除去杂草,以备播种。

一般用撒播法,均匀撒下种子,每亩用种量2~2.5kg。如用干籽播种,则将种子2~3粒用湿润的粘泥土包成泥团后,按行株距1.3×1.0m点播水中。幼苗伸出水面时,适当移密补稀。

生长期间须掌握“春浅、夏深、秋放、冬蓄”的规律,调整水位。注意清除杂草。秋季放水后,应撒施磷肥或沤烂的树叶,以利生长。

采集 9~10月种子成熟时,收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种子,除去硬壳,晒干。药材主产于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四川、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也产。

鉴别

性状 种仁类圆球形,多为破粒,完整者直径5~8mm;表面(内种皮)薄膜状,紧贴于胚乳之外,红棕色或暗紫色,有不规则的脉状网纹,一端黄白色,约占全体1/3,有圆形凹点状的种脐痕,除去内种皮显白色。质较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以断面白色、粉性足、无碎末者为佳。

显微 粉末:类白色。 ①淀粉粒极多,主为复粒,类球形,少数卵圆形、长圆形或圆多角形,由众多分粒组成,直径12~29μm,长至31μm,边缘光滑,一般不常散离,以水合氯醛液透化,复粒中的分粒溶解,留有网格样痕迹。

复粒破碎后散出分粒或分粒群,分粒极细小,类多角形或圆多角形,直径1~5μm。 ②外胚乳细胞多破碎,完整者甚大,呈长方形、长条形、长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6~90μm,长至450μm,壁薄,一个细胞中充满数十个至上百个类球形复粒淀粉。

③色素层细胞常与内种皮细胞相连,细胞颓废,含橙黄色、橙红色、红棕色或棕色物。 ④内种皮细胞类多角形,细胞界限常不清楚,直径约36μm,壁稍厚,具疏密不一的微细网状纹理。 ⑤导管主为螺纹导管,少数为网纹导管,直径7~22μm,常与色素层细胞相连。(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31页.图259)

理化 取样品粉末2g,加石油醚20ml,冷浸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0ml,点于硅胶G板上,以齐墩果酸为对照,以石油醚-乙醚-乙醇(10:10:1)为展开剂,展距12.8cm,喷5%磷钼酸乙醇溶液,加热显色。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86页.图247)

加工炮制 ①炒芡实 取净芡实,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②麸炒芡实取麦麸,撒在热锅内,加热至冒烟时,投入净芡实,不断翻动,呈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100kg芡实,用麦麸1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防

。【化学】:

含多量淀粉。每100g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32g,粗纤维0.4g,灰分0.5g,Ca9mg,P110mg,Fe0.4mg,硫胺素0.40mg,核黄素0.08mg,尼克酸2.5mg,抗坏血酸6mg,胡萝卜素微量。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74

【药性】:

性味 甘、涩,平。

①《本经》:“甘,平。” ②《纲目》:“甘,平,涩。” ③《药品化义》:“甘,干温,鲜凉。”

归经 入脾、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肾、脾、胃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肝三经。”

功效 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 遗精,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①《本经》:“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②《日华子本草》:“开胃助气。” ③《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 ④《本草从新》:“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随息居饮食谱》:“凡外感前后,疟痢疳痔,气郁痞胀,溺赤便秘,食不运化及新产凯皆忌之。”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金樱子,治遗精、尿频、白带过多。

②配白茯苓,治浊病。 ③配山药、党参、莲子,治脾虚久泻。 ④配红枣,治慢性肾炎。 ⑤配桑螵蛸,治小儿遗尿。

⑥配百合,治慢性泄泻。

方选和验方 ①芡实丸(《济生方》)治思虑伤心,疲劳伤肾,心肾不交,精元不固,面少颜色,惊悸健忘,梦寐不安,小便赤涩,遗精白浊,足胫酸疼,耳聋目昏:芡实、莲花须各60g,茯神、山茱萸、龙骨、五味子、枸杞子、熟地黄、炒韭子、肉苁蓉、川膝、紫石英各30g。

研末,酒煮山药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温酒或盐汤下。

②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肾关不固,遗精滑泄: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60g,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昼夜,煅粉)各30g。为细末,莲子粉糊为丸。

每日1~2次,每次9g,淡盐汤或开水送下。 ③金锁玉关丸(《证治准绳》)治遗精白浊,心虚不宁:芡实、莲子肉、莲花蕊、藕节、茯苓、茯神、山药各60g。

为细末。用金樱子1000g去毛刺,槌碎,水熬去渣,再熬成膏,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温米汤送下。 ④玉锁丹(《杨氏家藏方》)治梦遗漏精:鸡头肉末、莲花蕊末、龙骨(别研)、乌梅肉(焙干取末)各30g。

上件煮山药糊为丸,如鸡头大。每服1粒,温酒、盐汤任下,空心。 ⑤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治黄带:炒山药、炒芡实各30g,黄柏(盐水炒)、车前子(酒炒)各3g,白果(碎)10枚。水煎服。

⑥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治肾虚,男子遗精白浊,女子带下:芡实、金樱子各等份。先以金樱子熬膏,芡实研为细粉,以金樱子膏和芡实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9g,1日服2次,食前淡盐汤送下。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白带:芡实15g,海螵蛸12g,菟丝子24g。水煎服。” ⑧《福建药物志》:“治梦遗滑精:芡实、莲子各9g,莲须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①《饮食治疗指南》:“治遗精,滑精,早泄,白带,小便频数:芡实30g,煎服。” ②《食物药用指南》:“治遗精:芡实30g,金樱子15g。水煎服,每日2次。

食疗 ①芡实粉粥(《饮食治疗指南》)治遗尿、遗精、泄泻、夜尿多:芡实粉3份、粳米1份煮粥,日日空腹服。 ②《饮食治疗指南》:“治慢性泄泻或五更泻:芡实,百合各60g,煮稀饭共食。或配山药亦佳。” ③《食物药用指南》:“治糖尿病:芡实30~40g,肝1个。共煮食,每日1次,忌盐、酱。” ④《中药基础知识简编》:“治慢性肾炎:芡实30g,红枣18g。煮猪肾常服。” ⑤《福建药物志》:“治小儿营养不良:芡实15g,猪小肚1个。水炖服。” ⑥加味期颐饼(《中国药膳》)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生芡实180g,生山药、生苡米各90g,轧细过罗;生鸡内金90g,轧细过罗,置盆内浸以沸水,半日许;再入芡实、苡米及白面400g,白砂糖适量,用所浸原水和作极薄小饼,烙成焦黄色。

经常服用。 ⑦《果蔬食疗》:“治神经衰弱,肾虚梦遗、夜尿多:莲子肉50g,芡实50g,瘦猪肉200g。加适量水炖汤,食盐少许调味佐膳。”。【医药家论述】:

①苏颂:“取其实及中子,捣烂暴干,再捣筛末,熬金樱子煎和丸服之,云补下益人,谓之水陆丹。” ②陈士铎《本草新编》:“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虑多投以增湿也。”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芡实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上一篇:苍蝇草 下一篇:芡实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