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珠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842页(2862字)
【概况】:
异名 紫荆(《本草拾遗》),止血草(《福建民间草药》),螃蟹目、雅目草(《闽南民间草药》),白毛柴、白奶雪草(《闽东本草》)。
基源 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及华紫珠的叶。
原植物 杜虹花Callicarpa formosana Rolfe(C.pedunculata auct.non R.Br.),又名粗糠仔(台湾),粗糠柴、贼子草(福建),鸦鹊饭(《中国树木分类学》)。华紫珠Callicarpa cathayana H.T.Chang,又名紫红鞭、米筛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鱼显子(《云南植物志》),鲤鱼显子(浙江、江苏),珍珠风、创伤草(江苏),鱼泻子、小叶珍珠风(浙江)。
历史 (《本草拾遗》)始载紫珠,云:“一名紫荆,似黄荆,叶小无桠,非田氏之荆也。至秋子正紫,圆如小珠,生江东林泽间”。据现代本草学者意见,以上所指的紫珠究竟属何种,意见尚不一致,但无疑是紫珠属植物。
而现代中草药书籍所收载的紫珠实为紫珠属多种植物的统称。
形态 杜虹花为小灌木,植株高1.5~3m。小枝、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星状毛和分枝毛。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2cm;叶片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4cm,宽3.5~7cm,基部近圆形或渐狭,边缘具细锯齿,顶端渐尖,表面粗糙,被短硬毛,背面被稀疏黄褐色星状毛及亮黄色腺点,侧脉8~10对。聚伞花序宽3~6cm,通常5~6次分歧;花序梗长3~4cm,有狭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花萼杯状,被灰黄色星状毛,顶端4裂,裂齿钝三角形;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长约2.5mm,顶端4裂,裂片钝圆;雄蕊4,花丝纤细,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丝伸出于花冠管外;子房由2心皮组成,4室。果实近球形,光滑,鲜时紫色,径约2mm。
花期5~7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83页.图51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平地、山坡、灌丛中或溪边林下。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华紫珠的主要特征是:小灌木,小枝纤细,有不明显的皮孔。叶片仅两面脉上有毛,下面有红色腺点;叶柄短,长2~8mm。聚伞花序纤细,3~4次分歧,总花梗稍长于叶柄或等长;花萼有星状毛和红色腺点,萼齿不明显,有腺点;花丝与花冠等长。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86页.图5125)。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坡及谷地灌丛中。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采集 7~8月采收叶,晒干。
【药理】:
紫珠100%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秆菌及绿脓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新中医 1971;(3)∶30
【药性】:
性味 ①《本草拾遗》:“苦,寒。”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③《闽东本草》:“微涩,平。” ④《新华本草纲要》:“微苦、涩,平。”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平。”
功效 活血,止血,散瘀,消炎,止痛,解毒,除热。
主治 ①《本草拾遗》:“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瘘,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②《新华本草纲要》:“用于咳血,吐血,鼻出血,创伤出血。福建民间还用根治风湿痛,扭挫伤,喉炎,结膜炎。
”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伤出血,烧伤。” ④《中药大辞典》:“便血,崩漏,创伤出血,痈疽肿毒,喉痹。” ⑤《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⑥《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脾虚,退热。研末搽皮肤痒痛,又杀虫。” ⑦《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出血,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⑧《闽东本草》:“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研末,1.5~3g。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①配白及,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②配侧柏,治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症。 ③配紫金牛、青皮,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
④配蒲公英、金银花,治痈疽肿毒。
方选和验方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紫珠叶、白及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6g,每日3次。”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紫珠叶、紫金牛各15g,秦皮9g。水煎服,每日1剂。”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症(紫癜、咯血、衄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紫珠叶、侧柏各60g。水煎服,每日1剂。” ④福建医药卫生1975;(2):“治上消化道出血:紫珠草、白及、乌贼骨粉各15g,延胡索9g,木香、甘草各3g。水煎浓缩成30ml,1日3次,1次10ml,内服。” ⑤中华内科杂志 1958;(11):“治肝硬化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紫珠草6g,紫珠草细末6g。紫珠草水煎代茶送服紫珠草末,每次1g,每4小时1次。”
单方应用 ①《闽南民间草药》:“治赤眼:鲜紫珠草头30g。洗净切细,水2碗,煎1碗服。
” ②《闽南民间草药》:“治一切咽喉痛:鲜紫珠叶30g。洗净,水200ml,煎100ml服,或代茶常服。” ③《闽东本草》:“治跌打内伤出血:鲜紫珠叶和实60g,冰糖30g。开水炖,分2次服。”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 ⑤《福建民间草药》:“治衄血:干紫珠叶6g。调鸡蛋清服,外用消毒棉花蘸叶末塞之。
” ⑥《福建民间草药》:“治胃肠出血:干紫珠叶末1~2g。调冷开水,每4小时服1次;继用干紫珠末6g,水煎,代茶常饮。
”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道炎、宫颈炎:15%紫珠叶溶液,每次10ml,涂抹阴道,或用阴道栓,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 ⑧《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沙眼:50%紫珠叶溶液100ml,加生理盐水至500ml,过滤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