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鸭跖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三卷》第843页(1259字)
【概况】:
异名 血见愁(《广西中药志》),鸭石草、本山金线莲、鸭舌黄(《泉州本草》),紫露草(《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大华紫露草(《植物大辞典》)。
基源 为鸭跖草科紫露草属植物紫露草的全草。紫露草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引入1种。
原植物 露水草Tradescantia virginiana L.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茎多分枝,下部匍匐,节上生根。
叶互生,披针形,长6~13cm,宽6~10m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抱茎而成鞘,上面略绿色,边缘带紫色,下面紫红色。花密生二义状花序柄上,苞片线状披针形;萼片绿色,卵圆形;花瓣3,蓝紫色,广卵形;雄蕊6;雌蕊1,子房卵形,3室。
蒴果椭圆形,具3棱形。种子淡棕色。
花期夏季。(图见《中药大辞典》.4918条.紫露草图)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多栽培于庭园。
。【生药】: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化学】:
从该植物的气生部分分离得到C33H66、C31H62和C29H58,O-乙酰谷甾醇(O-Acetylsitosterol)、环木波罗烷醇(Cycloartanol)、二十八烷-1-醇(Octacosan-1-ol)、棕榈酸、植醇(Phytol)及其脂肪酸酯。
参考文献 CA 1989;111∶74795v
【药性】:
性味 ①《广西中药志》:“味淡、甘,性凉。有毒。”
归经 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 ②《泉州本草》:“入肝,胆、肾,膀胱四经。”
功效 活血,利水,消肿,散结,解毒。
主治 痈疽肿毒,瘰疬结核,淋病。 ①《广西中药志》:“治蛇疱疹,疮疡,毒蛇咬伤,跌打,风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①《泉州本草》:“治痈疽肿毒:鲜紫鸭跖草、仙巴掌捣敷。” ②《泉州本草》:“治腹股沟或腋窝结核:鲜紫鸭跖草60g。清水煎服,或加仙巴掌合煎。” ③《泉州本草》:“治诸淋:鲜紫鸭跖草30~60g,合冰糖煎服。” ④《广西中药志》:“治蛇泡疮:紫鸭跖叶,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