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二卷

荆条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二卷》第1222页(2583字)

【概况】:

异名 刻叶黄荆(《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鞭草科牡荆属植物荆条的根、叶、果。

原植物 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V.incisa Lamk.;V.chinensis Mill.;V.negundo L.var.incisa(Lamk.)C.B.Clarke)],又名刻叶荆条、黄荆条(河南),荆棵、山荆子(《山东经济植物》)。

形态 落叶灌木,高可达5m。小枝四方形,绿色,密被细毛,老枝圆形,褐色。叶对生,掌状复叶,小叶常为5,近顶端有时为3出复叶,中间3小叶阔披针形,先端长尖,边缘具缺刻状锯齿,基部楔形,两侧小叶近长卵形,具细油点及短腺毛。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具线形小苞片,有毛;花萼钟状,顶端具5齿,花冠淡蓝紫色,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子房球形,柱头2裂。

小坚果倒卵形,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图见《山东经济植物》.372页.图42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向阳的低山山谷、路旁、山沟、山坡杂草丛中或灌丛中。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四川。日本也有分布。。

【化学】:

附 叶含挥发油,主要为α-蒎烯、香桧烯(Sabinene26.51%)、对伞花烃、1,8-桉油精、β-丁香烯、环氧丁香烯(Epoxy-caryophyllene 22.15%)及少量的乙酸冰片酯[1]

种子主含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及硬脂酸[2]。叶还含α-侧柏烯(α-Thujene)、松油烯-4-醇(Terpinen-4-ol)、乙酸松油醇酯(Terpinylacetate)、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等26种化学成分[3]。另外还分得5β-Hydro-8,11,13-abietatrien-6α-ol、毛脂甾烷-8,25-二烯-3β-醇(Lanostan-8,25-dien-3β-ol)和Arte metin[6]、4,4′-Dimethoxy-trans-stilbene。黄酮类化合物有5,6,7,8,3′,4′,5′-七甲氧基黄酮、5-羟基-6,7,8,3′,4′,5′-六甲氧基黄酮、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5-羟基-6,4,5,3′-四甲氧基黄酮、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4],紫花牡荆素(Casticin)、Chrysosplenol D、木犀草素(Luteolin)、p-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D-果糖、异东方蓼黄素(Isoorientin)[5]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417 [2] 中草药 1986;17(10)∶42 [3]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6)∶37 [4] Indian J Chem Sect B 1988;27B(6)∶597 [5] CA 1989;110∶151320v [6] Indian J Chem Sect B 1991;30B(8)∶773。【药理】:

荆条叶挥发油,用小酚红法,0.68~2.27ml/kg ig具有显着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浓氨水重熏蒸法,0.35和0.70ml/kg ig有一定的镇咳作用;用整体豚鼠恒压组胺喷雾法,0.35ml/kg ig能明显延长组胺Ⅲ-Ⅳ级反应的潜伏期,具有平喘作用[1]

荆条叶油(0.21ml/(kg·d),6d,ig)能够显着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2]

毒性 荆条叶挥发油用乳剂i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见下表:

分别以1/10LD50和1/20LD50的荆条油乳剂给小鼠ig,连续30d,未见明显毒性反应[1]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78;58(1)∶48 [2] 中药通报 1981;(4)∶34。【药性】:

性味 苦、辛,温。

①《华山药物志》:“辛、苦,平。” ②《中药志》:“辛、苦,温。”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根茎:苦、微辛,平。叶:苦,凉。

果实:苦、辛,温。” ④《新华本草纲要》:“苦,温。”

功效 解表祛风,止咳平喘,化痰截疟,理气止痛。

主治 感冒发热,慢性气管炎,哮喘,腹痛腹泻,肠炎痢疾,疟疾疝气,关节疼痛,泌尿系统感染。

湿疹,皮炎.脚癣。 ①《华山药物志》:“解表祛风,化湿,止痛,止咳,平喘。治感冒发热,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久痢不食,皮炎,湿疹,脚癣。” ②《中药志》:“散风,祛痰,止咳,平喘,理气止痛。治慢性气管炎,感冒咳嗽,哮喘,胃痛,疝气,关节疼痛。”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根茎:清热止咳,化痰截疟。治支气管炎,疟疾,肝炎。

叶:清热解表,化湿截疟。

治感冒,肠炎,痢疾,疟疾,泌尿系统感染。外用治湿疹,皮炎,脚癣,煎水洗。

果实:止咳平喘,理气止痛,治咳嗽哮喘,胃痛,消化不良,肠炎,痢疾。” ④《新华本草纲要》:“抗菌消炎,祛痰平喘,止疟,解表。果实:祛风,祛痰,镇痛。

叶:解表,止疟,消暑。根:祛风湿,利关节,驱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临床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东北、华北及山东等地作黄荆入药。”

上一篇:荆芥根 下一篇:荆茴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