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第1848页(2188字)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葛根麻黄汤(《三因》卷七)、麻黄葛根汤(《杏苑》卷七)、干葛解肌汤(《症因脉治》卷二)、麻黄加葛根汤(《伤寒大白》卷一)。
【组成】: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功用】:
《伤寒附翼》:开表逐邪,调和表里。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项背强,无汗恶风,或自下利,或血衄;痉病,气上冲胸,口噤不语,无汗,小便少,或卒倒僵仆。
①《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②《金匮》: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③《明医指掌》:妇人妊娠二三月以来,忽然卒倒僵仆。④《症因脉治》:阳明郁热,无汗而衄血者。
【宜忌】: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论选录】:
①《伤寒附翼》:葛根味甘气凉,能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故以为君;麻黄、生姜能开玄府腠理之闭塞,祛风而出汗,故以为臣;寒热俱轻,故少佐桂、芍,同甘、枣以和里。此于麻、桂二方之间,衡其轻重而为调和表里之剂也。②《张氏医通》:此即麻黄、桂枝二汤合用,于中但去杏仁、增葛根,为阳明经证之专药,以其能辅麻黄大开肌肉也;去杏仁者,既开肌肉于外,不当复泄肺气于内也。③《金鉴》:是方也,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麻黄佐桂枝,发太阳营卫之汗;葛根君桂枝,解阳明肌表之邪。不曰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以葛根命名者,其意重在阳明,以呕利属阳明多也。二阳表急,非温服覆而取汗,其表未易解也。或呕或利,里已失和,虽啜粥而胃亦不能输精于皮毛,故不须啜粥也。此证比麻黄青龙二证较轻,然项强连背拘强更甚于项强无汗,不失为表,但脉浮不紧,故不从乎麻黄,而于桂枝方加麻黄倍葛根以去实,小变麻、桂之法也。盖葛根为阳明主药,凡太阳有阳明者,则佐入太阳药中;凡少阳有阳明者,则佐入少阳药中,无不可也。
【临证举例】:
①太阳伤寒 《经方实验录》:光华眼镜公司有袁姓少年,其岁八月,卧病四五日,昏不知人。其兄欲送之归,延予诊视以决之。余往诊,日将暮,病者卧榻在楼上,悄无声息。余就病榻询之,形无寒热,项背痛,不能自转侧。诊其脉,右三部弦紧而浮,左三部不见浮象,按之则紧,心虽知为太阳伤寒,而左脉不类。时其兄赴楼下取火,少顷至。予曰:乃弟沉溺于酒色者乎?其兄曰:否,惟春间在汕头一月,闻颇荒唐,宿某妓家,挥金且甚巨。予曰:此其是矣。今按其左脉不浮,是阴分不足,不能外应太阳也。然其舌苔必抽心,视之果然。予用葛根二钱,桂枝一钱,麻黄八分,白芍二钱,炙草一钱,红枣五枚,生姜三片。予微语其兄曰:服后微汗出则愈。若不汗,则非予所敢知也。临行,予又恐其阴液不足,不能达汗于表,令其药中加粳米一酒杯,遂返寓。明早,其兄来,求复诊。予往应之,六脉俱和。询之,病者曰:五日不曾熟睡,昨服药得微汗,不觉睡去,此醒时,体甚舒展,亦不知病于何时去也。随请开调理方。予曰:不须也,静养二三日足矣。闻其人七日后,即往汉口经商云。②周围性面瘫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4;1∶33):采用葛根汤原方及其剂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6例。除1例因病程达14年之久而无效外,余皆痊愈,效果颇好。③荨麻疹 《中医杂志》(1984;9∶57):用葛根汤(葛根12克,麻黄6~9克,生姜6~9克,桂枝6克,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4~6枚。并适当随证加减),治疗荨麻疹51例,其中急性者46例,慢性者5例;发病后经西药治疗1周以上不愈者35例。结果,46例急性患者,经用药1~7天后全部治愈;5例慢性患者用药5~10天后全部治愈;总有效率为100%。随访半年无复发。④牙痛 《四川医学》(1982;6∶337):采用葛根汤加减(葛根18~24克,桂枝10克,麻黄6~10克,白芍10~15克,蜂房10克。大便干燥加大黄;疼痛甚,加细辛、白芷;胃热甚加川连、石膏;齿龋加乌梅、生地、荜茇、蜀椒;肾虚合玉女煎),治疗40例牙痛患者,疗效满意。40例中,急性牙髓炎3例,慢性牙髓炎6例,龋齿17例,冠周炎3例,牙槽脓肿9例,长智齿2例。按中医分型,肾虚牙痛9例,胃热牙痛20例,风寒牙痛11例。结果:痊愈36例,好转2例,无效2例,均属长智齿。
【现代研究】:
对脑血管的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1987;4∶14):实验研究表明,葛根汤对麻醉狗、猫具有显着的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的作用。此外能对抗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