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36页(809字)

儒教经典。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据《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将孔子生前言行“辑而论纂”,这就是“论语”一名的由来。事实上,《论语》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孔门弟子集体完成的项目。有人据《论语》中孔门弟子只有“曾参”和“有若”被尊称为“子”,因此认为《论语》主要是由曾参和有若的弟子记录的。无论出自何人之手,《论语》都是孔子思想言行最权威的记录,从西汉开始,就从“传”升格为“经”,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被降格为诸子。《论语》在流传过程中,曾经有“鲁论”、“齐论”和“古论”三种版本系统,篇数不同,文字也有出入。今本《论语》是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综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约一万两千字。《论语》在中国古代,是读者最多的儒家经典,如在唐代,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和《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论语》不是长篇大论,而主要是孔子生前言行简短而传神的记载,既有对话,也有独白,包括对社会、政治、历史、人生等各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即兴感慨,给后代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启示。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据宋人笔记载,北宋宰相赵普退朝只读《论语》,宋太宗问及此事,赵普回答:“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当然,这只是即兴的“妙语”,而非事实,就如同古代某某帝王说他靠读《资治通鉴》起家一样,都是故作潇洒之谈。平心而论,《论语》虽非“句句真理”,但却有许多语句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格言,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小不忍,则乱大谋”、“割焉用刀”、“欲速则不达”、“君子成人之美”、“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