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词典国学基础文库》第291页(444字)

古代国家的财政制度之一。始创于汉武帝时代。此前,郡国各地每年向朝廷贡献本地产物,由于道路遥远,交通不便,来往运输的费用往往超过贡物的原价,贡物也常常是劣等品。桑弘为大农丞(财政部次长)时,创设均输法,即在大司农属下设均输官,派驻全国各地,令各地将应贡实物包括运输费按照当地最高价折算成钱,交给均输官,然后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各地的市场行情,在价低的地方购进各类货物,运往长安,或转卖到价贵的地方由平准官出售。桓谭《盐铁论·本议》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难,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均输的目的,是将实物贡赋变为钱贡,然后将这笔钱投资到官营商业中,通过贱买贵卖的方式使投资增值。北宋王安石变法,也曾推行均输之法:“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其目的也主要是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而由官府来左右贱买贵卖的商业行为,使国库增加收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