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426页(652字)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史称须卜、犀纰、室韦、失必、实伯、西僰、西伯等。人口172847人(1990年),主要聚居于辽宁、新疆、吉林、黑江和内蒙古等省区的沈阳、铁岭、锦州、大连、丹东、伊犁、察布查尔、霍城、双城等市县。早期居住地是海拉尔以南洮儿河、绰尔河、雅鲁河流域;而最早的发源地则是大兴安岭北段今呼伦贝尔盟地区。13世纪后隶属于科尔沁蒙古,17世纪末被编入满洲八旗,分驻齐齐哈尔、伯都讷、吉林乌拉三城,随后又被调往盛京及京师所属诸城驻防。18世纪中叶,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为加强祖国西北边防,又从盛京将军所属15城抽调锡伯族官兵1020名,连同家眷3275名去伊犁戍边,今天新疆的锡伯族就是他们的后代。1949年以前,其社会组织及经济生活,是带有氏族遗迹、受八旗制度制约的封建土地占有制。1949年以后,特别是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伊车嘎善锡伯族乡,东北的兴隆台、黄家两个锡伯族乡成立之后,农业、牧业、工业、第三产业及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均有飞速发展。素以喜歌舞、善骑射着称的锡伯族,其着名歌曲《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传唱全国;锡伯族的神箭手,多次在国际射箭比赛中获大奖,为国争光。锡伯族最早崇拜图腾,后信奉萨满教、喇嘛教,其文化深受这些宗教影响;而传承最久的习俗是对喜利妈妈的崇拜和供奉海尔堪。锡伯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在满文基础上稍加改制的拼音文字。东北锡伯族通用汉语汉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