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东北内蒙古地区卷》第440页(574字)

蒙古族以阴历正月初一为新年,称“白月”。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纯洁、善良的象征。曾有一种说法是,蒙古人在古代以秋季阴历九月为新年,这时肥壮,白色的奶食最多。后来把“白月”改到冬残春初牲畜开始下羔的时候。为庆新年,除夕前一天大扫除,把蒙古包修饰一番。除夕摆年夜席,摆上羊背子、奶食、糕点等食品。首先,户主走出蒙古包,在门楣上放些冰、带刺的野桃树枝之类的东西,有些地方只放冰块,据说这样可以防止不祥之物进来。之后,户主啃羊腿骨,啃得干干净净,并一下子把它折断,以此比喻送旧迎新。当户主把骨头折断时,全家欢呼,互贺除岁。贺毕,户主或年长者破开羊背子肉分给大家,年夜饭正式开始。之后,相邻而居的几户互相串门祝贺。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聚集到相邻几户的最年长者家里,以年龄为序,年少者向年长者、晚辈向长辈拜年、献哈达。然后大家坐下,从长者起交换鼻烟壶及鼻烟,这时有人说新年祝词。以后就是饮酒吃饭。除邻居之间拜年外,还到临近的亲朋好友家贺新年,互送礼品。如果儿女不与父母住在一起,年初一必须前去拜年。一般是初一、初二晚辈向长辈拜年,初三则是年轻人相互走访贺年。蒙古人认为“白月”是一年之始,决定一年的命运,所以尽可能地过得丰富多采。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各地蒙族人过“白月”的风俗习惯也有所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