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塘村侾黎装束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中南东南地区卷》第349页(598字)
流行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三平乡头塘管理区(原为乐东县第二区头塘乡)。妇女发式为中间分鬃,束发于脑后,没有发簪和头巾。有些青年妇女用铁丝制成的发夹把头发夹在脑后,不再结髻。妇女从小就戴银(或铜、铁)制的大耳环。据说每长一岁就加戴一个。因此,到成年时,往往身边都戴上10个至20个,重达三四市斤,把耳朵坠成长长的,甚至弄裂。平日把它覆盖在头顶上,好像帽子一样。其它饰物还有脚圈、手镯、戒指和项圈。脚圈戴得较多,差不多是每只脚踝戴两大两小的铜或锡圈。犯病经道公“做鬼”后,还在项、手、脚上系以红、蓝线圈,以示驱邪保平安。50年代前,30岁以上妇女的脸上、身上均刺有花纹,50年代后,已革除掉。男子在过去,结长而尖的发鬃于额前,插以木梳一把,缠上两端绣花的黑色头巾。病愈后,在颈项和手腕上系红或蓝线一圈,或在颈上挂一些狗牙做的禳邪物。妇女上身穿开胸、长袖、无领、无纽(胸前以布带替之),前摆较后摆约长1寸;常服无任何花纹,纯黑或深青色;盛装的上衣在衣角和衣后幅下端绣上一些红色或束红色的简单花纹,有些用银元作纽扣。下着短筒裙,很窄,长度仅能遮盖大腿。盛装时,才绣上一些花纹。现在,做盛装时很少织布,一般都买机织布,在上面绣花纹,连叠穿几件上衣,视为美观。男子上衣开胸、无纽,有长短袖两种,前摆略长,衣后垂丝絮;下穿用野生麻、木棉和家种黄麻织成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