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运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262页(977字)

人力运输是人类运输史上最早出现的运输方式。在远古时代,人们从事采集和狩猎的活动中就伴随着用人力搬运收获物。这时的搬运方式,是直接用背背、肩扛或手提。随着收获物的增多,特别是秋季大批果实的采收,需要装运回驻地,于是在人力运输中逐渐形成用不同工具进行运输的方式。历史上,不同民族地区均出现过不同形式的人力运输方式,有的一直延用至今。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仍广泛使用人力运输方式。尤其在藏族地区,背负重物是一种基本的运输方式,除在生产活动中背运重物外,还有以背运为生者,称之为背夫。这种状况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川藏公路的开通,才有很大改变,但是,在不通公路的地区或远离公路的地方,生产活动中人力运输仍占很大比重。同样,人力运输在云南、贵州等省内也非常普遍,山里人、乡下人进城赶街,或背或挑或提,把农副产品运进城,同时又购运回所需生产、生活物质。尽管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交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人力运输在少数民族交通运输中,仍占有相当比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运输方式有多种:如肩挑、人背、手提、头顶、人力车等,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特点:1.运用普遍而广泛,是生活活动中的基本运输方式。少数民族地区多处于边远山区,地势陡峭,历史上交通闭塞。同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基本沿用小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狭小,供运输的产品数量较少,使用人力基本已能适应。虽然各个民族使用人力运输的方式不同,但都是通过人的力量去运送各种物资。2.运距较长。20世纪下半叶,虽然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及部分乡村通了公路,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多居住在离城较远的地区,而且分散。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居住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不但要运出粮食及各种农副产品,还要购回化肥、农药等,这些生产新要素,无论数量多少,距离远近,都得靠少数民族群众用人力运输完成。3.多集中于农区。在农区,特别是在纯农区,虽然每个农户都养有家畜,但多为等不能御用家畜。因此,多数农家生产生活中的运输只能依靠人力。牧区情况不同,大部分畜群都有御力,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生产物都能用牲畜驮运。半农半牧区,生产、生活中的部分运输活动,能借助畜力完成,从而减轻了人力运输的压力。所以,在纯农区,尤其是边远山区,人力运输是生产、生活中的基本的或主要的运输方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