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太平洋鲱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861页(830字)

【概况】:

异名 鲱(《中国动物药》)。

基源 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的肉和精巢。

原动物 太平洋鲱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又名青条鱼。

历史 本品未见于历代本草。近年来在加工鲱鱼中积累大量的鱼白(精巢),可提取鱼精蛋白、脱氧核苷和精氨酸。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对一些主要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故此,《中国动物药》以鲱鱼之名收入鱼类药,谓:“有利尿、解毒之效。”

形态 体长,侧扁,腹部近圆形。头中大,顶部有一浅凹。眼较大,有脂眼睑。

口小而斜,侧上位。

鳃孔大,鳃盖膜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细长而扁。

鳞中大,圆鳞。无侧线。腹侧有弱棱鳞。背鳞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相等。

臀鳍中长,距腹鳍颇远。胸鳍底而短,不伸达腹鳍。

腹鳍比胸鳍小,尾鳍深叉状。体背侧蓝黑色,两侧及腹部银白色,侧上方微绿。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水深80m左右的黄海中央深水区。

每3~4月到山东荣城、威海一带近岸有水草和岩礁的地方产卵。主产于黄海。渤海少见。

。【生药】:

采集 产卵后捕捉,取肉鲜用。

【药性】:

功效 利尿,解毒,平喘。

主治 浮肿,小便不利,肺结核,喘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适量。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中国动物药》:“治喘息:太平洋鲱鱼籽、甘草各等量,焙研成粉。每次5g,日服3次。”

上一篇:太平圣惠方 下一篇:太平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