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药辞海第一卷

石仙桃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辞海第一卷》第1431页(2269字)

【概况】:

异名 石上莲、石橄榄(《常用中草药手册》),石穿盘(《广西中草药》),石萸肉(《福建中草药》),果上叶、千年矮、小扣子兰(《文山中草药》),大吊兰、浮石斛、川甲草、榴根(《湖南药物志》)。

基源 为兰科石仙桃属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石仙桃属全世界约55种,中国约12种。

原植物 石仙桃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形态 附生兰。根状茎粗壮。

假鳞茎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肉质,长4~5cm,顶生2枚叶。叶椭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18cm,宽3~6cm,渐尖,基部渐狭成短柄。花葶从被鳞片包住的幼小假鳞茎顶伸出。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花苞片狭卵形,2列;花先于叶,白色或带黄色;萼片卵形,接近等大,分离,舟状,长约1cm,背面常具狭脊;花瓣和萼片接近等长,扁平,条形,宽1~1.5mm,急尖;唇瓣凹陷或基部囊状,3裂,侧裂片直立,中裂片顶端钝,具小尖头,外弯;合蕊柱极短,顶端翅状。

花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690页.图8210)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林下岩石上或附生于树上。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收,鲜用,或以开水烫过后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福建等地。

鉴别 根茎粗壮,节明显,被膜质鳞片,节下生须根。假鳞茎短圆柱形或长卵形,长2~4cm,直径3~8mm,表面皱缩,污黄色或黄棕色,光滑,基部有鞘状鳞叶。顶端留有叶痕或具2片叶。

叶片椭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10~18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短柄。质坚稍韧,断面白色。气微,味甘淡。以须根少、假鳞茎大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全草含三萜化合物:虫漆蜡醇(Laccerol)、环石仙桃醇(Cyclopholidonol,4α,14α,24,24-Tetramethyl-9β,19-cyclo-5α-cholest-25-en-3β-ol)、环石仙桃酮(Cyclopholidone)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09

【药理】:

本品的水提液具有局麻作用。

阻断蟾蜍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作用与普鲁卡因相似,还有与地卡因相似的对角膜表面的麻醉作用;豚皮内注射0.2ml.有浸润麻醉作用;在家第7腰椎间隙注入0.2mg/kg后家兔的后肢截瘫。15min后,药物作用消除,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中国药学杂志 1989;24(5)∶304

。【药性】:

性味 甘,凉。

①《广东中药》:“甘,淡,平。” ②《福建中草药》:“苦微、酸,凉。”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甘、淡、凉。”

功效 清肺养阴,利湿,止咳。

主治 眩晕,头痛,咳嗽,吐血,梦遗,痢疾,白带,疳积。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内伤,化痰止咳。” ②《岭南采药录》:“治内伤吐血,和精肉煎服:治哮喘咳嗽。治心气痛。

治风湿骨痛。

治赤白痢,风火牙痛。

” ③《广东中药》:“清肺郁热,养肺阴,化痰止咳。治内伤咳嗽,小儿热积。

”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肺热咳嗽,肺结核咳血,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用治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肺结核咳血,慢性咳嗽,急性肠胃炎及慢性胃炎:石仙桃鲜草30~60g或干品9~15g。水煎服。” ②《广西中草药》:“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湿热浮肿,小儿疳积:石橄榄9~15g,水煎服。” ③《文山中草药》:“治咳嗽,咽喉肿痛:果上叶干品15~30g,水煎服,日服2次。” ④《文山中草药》:“治外伤出血:果上叶干粉外敷;或鲜品捣敷。” ⑤《福建中草药》:“治热痹,腰酸痛:石仙桃鲜假鳞茎60~120g,酒水煎服。” ⑥《福建中草药》:“治热淋:石仙桃鲜全草30~60g,水煎服。” ⑦《福建中草药》:“治胃火牙痛,虚火喉痛:石仙桃鲜假鳞茎30~60g,水煎服。”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损伤:石仙桃鲜品捣烂,加酒外敷。” ⑨《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治慢性骨髓炎:鲜石上莲全株,捣烂外敷患处;或用干品,用淡米酒浸软磨汁,调开水外搽患处。”

食疗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轻度脑震荡及眩晕头痛:蛋1只,针刺十余孔,置罐内,上盖石橄榄全草100g,加水炖30分钟。饭后1小时服汤吃蛋,每日1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