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398页(667字)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约30万。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北至雅鲁藏布江、南达中印传统习惯边界线的珞瑜等广大地区。居住分散,部落众多,主要有“博嘎尔”、“巴达姆”、“民荣”、“崩如”、“崩尼”、“德根”、“邦波”、“阿迪”等部族。珞瑜地区很早以来就是我国西藏的一部分。远在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珞瑜地区就直接归吐蕃王朝管辖。

18世纪,西藏地方政府在今米林县嘎加设立宗政府,委派多杰吉布为宗本,管辖尼岗、梅楚卡等地方,并在马尼岗设立“珞根卡额”,即五个相当于乡一级的行政机构;在梅楚卡设立四个“林”(亦属乡一级的行政机构)。任命当地有影响的人充当根布(相当于乡长),负责收缴乌拉差税。

珞巴族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曾屡次掀起驱逐外国间谍和“远征军”的斗争,反抗英帝国主义及其他入侵者。解放前,社会发展迟缓,生产基本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在保留父系氏族组织的基础上,发展了私有制和家长奴隶制。主要从事农业,兼饲牲畜以及采集、狩猎等。

在基本上以一夫一妻制为主的小家庭中,妇女地位十分低下。操珞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较大的方言差别,无文字,长期靠刻木结绳记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米林、墨脱、隆子等地的珞巴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珞巴族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现在,在国家的扶持下,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发展,文教卫生事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珞巴族已有了自己的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