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第739页(1491字)
藏族使用的语言。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的藏族地区。
藏语有卫藏、康、安多三种方言,方言间的发音差别很大。
除卫藏方言少数地区外,皆有复辅音声母,并以安多方言为最丰富;单元音韵母较多,复元音韵母较少;大部分方言有〔-m〕、〔-n〕、〔-]〕、〔-p〕、〔-r〕、〔-〕、(或〔-k〕)等辅音韵尾;卫藏方言、康方言有声调,安多方言无声调。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居中,谓语在后。形容词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状语在谓语之前。
动词有人称、时、式、态等语法范畴,通过内部曲折,添加附加成分和虚化动词表示;形容词有普通级、比较级、最高级之分,量词不丰富,大部分名词可直接同数词结合;结构助词较丰富,仅书面形式有十多个。各地方言的保留及其发音虽有不同,但表示的语法关系大体一致,如表示领属、修饰关系的gi、kyi、gyi、vi、yi;表示时间、地点、存在、受事等关系的是su、ra、ru、du、na、la、tu;表示施动、工具关系的是-s、g is、kyis、gyis、yis;表示从由、比较关系的是nas、las。
词汇中同人体相关的词有敬语和普通语之分,主要流行于卫藏方言中,康和安多方言敬语较少。藏语除藏族使用外,国内部分土族和蒙古族等以及国外尼泊尔、不丹、锡金的部分民族也使用藏语。居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黑河、林芝等部分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广大地区的藏族自称为“康巴”,使用藏语中的康方言,但其内部差别较大,分北路、南路、牧区3种次方言。以北路次方言甘孜德格话为例:声母较卫藏方言复杂,塞音、塞擦音、擦音分清浊,有清化鼻音〔m〕、〔n〕、〔〕、〔〕,清擦音分送气和不送气两套,无舌面中塞音〔c〕、〔c〕,有鼻冠复辅音〔mb〕、〔nd〕、〔g〕、〔ndz〕、〔d〕、〔d〕;韵母比较简单;元音不分长短;韵尾辅音趋于脱落,古韵尾〔-b〕、〔-d〕、〔-g〕演变为〔-〕,鼻音韵尾〔-m〕、〔-n〕、〔-ng〕演变为鼻化元音。
有四个声调和一个轻声。动词的语法范畴一般不通过内部曲折表示;汉语借词较多,敬语较少。安多方言,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青海省海南、海北、海西、黄南、果洛等自治州和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分牧区、农区两个土语群。内部差别不大。声母比较复杂,复辅音声母一般为20-30个,有的地区达80多个,复辅音有二合的和三合的,无舌面中塞音〔c〕、〔c‘〕;韵母较卫藏方言简单,一般无鼻化元音和圆唇前元音;辅音韵尾较卫藏方言多,一般有〔-p〕、〔-t〕、〔-k〕、〔-m〕、〔-n〕、〔-〕、〔-r〕等7个。
无声调。动词的语法范畴一般通过内部曲折表示;汉语借词在农区土语群较多,在牧区土语群较少;古语词保留较多,敬语极少。
卫藏方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的前藏和后藏地区(前藏,指以拉萨为中心的地区;后藏,指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地区)。分前、后藏两个土语群。以前藏拉萨话为例:声母无复辅音(部分人有鼻冠复辅音),无浊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无清化鼻音;单元音韵母较多,有鼻化元音、圆唇前元音〔y〕、〔〕和展唇前元音〔ε〕等;元音分长短;辅音韵尾有〔-p〕、〔-〕(或〔-k〕)、〔-r〕、〔-m〕、〔-〕5个。声调有高平、高降、低升、低升降等4个和轻声一个。
词汇中敬语十分丰富,凡与人体相关的语词皆有敬语,部分还有一般和最高敬语之分,如“饭”一词,有kha-lag(普通)、zhal-lag(一般敬语)、gso-tshigs(最高敬语)三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