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1)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诗精华》第50页(1276字)
【原文】: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2)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溥金掌费朝餐。(3)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5)
【原文作者及介绍】:
杨亿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省建瓯县)人。早慧,七岁善属文,十一岁时,其词赋即为太宗赏识。真宗即位,起拜左正言,亦仅二十几岁。曾修《太宗实录》与《册府元龟》。官至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与刘筠并称“杨刘”。是《西昆酬唱集》的主编,创西昆体。
【译文】:
在那浪花翻卷无边无涯的大海之中,有着神仙宫阙蓬莱岛,四周围绕着鸿毛不浮的弱水和盘旋的狂风,要想到达那儿实在是难。只好误把流星当作天神下凡,在竹宫中夜夜望拜,而神明台上铜仙人掌中所承接的露水,也只可抵充朝餐,却不能真的延年。汉武帝的力量虽能够到达遥远的青海获取龙种的良马,对于欺骗他的方士如文成将军——少翁之流,虽恨而杀死,却又要掩饰,说是吃了马肝中毒而死,以免无人再敢进献鬼神方书。可惜像东方朔这样的人才,因不被重用而生活窘困,被逼得在长安讨饭。
【集评】:
宋·刘放:“‘青海’一联,义山亦不能过。”
(《中山诗话》)
元·方回:“此诗有说讥武帝求仙,徒费心力,用兵不胜其骄,而于人才之地不加意也。”
(《瀛奎律髓汇评》卷三)
清·冯班:“此首有作用。‘齿编贝’何不言‘身九尺’?”
(同上)
清·纪昀:“此便欲直逼义山”。
(同上)
【总案】:
杨亿是北宋初年西昆体诗派的代表诗人,西昆体以学李商隐相标榜,追求形式美。这首《汉武》便是典型之作,词藻繁丽,对偶精切,好用典故,单单从形式上与李商隐相比,完全不相上下。全篇四联八句,句句都有出典,紧扣诗题,将汉武帝醉心于神仙方术的典故与词藻组织得缜密工巧,显示出杨亿的学识和才情。五、六两句音节浏亮处亦如义山诗。然而纪昀《瀛奎律髓》卷三曾评:“昆体虽宗法义山,其实义山别有立命安身之处,杨刘但则其字句耳。”评论得十分精当。不过这首《汉武》倒确实是效李商隐到家的成功之作。据《宋史》记载,宋真宗亦颇醉心于封禅,致使“一国君臣如病狂然”。景德三年(1006)杨亿任翰林学士时作了此诗。据沈括的《梦溪笔谈》所记,杨亿任翰林学士时不兼他职,故俸不多,又家贫,因此在请求外调的表词中说:“虚忝甘泉之从臣,终作莫敖之馁鬼。从者之病莫兴,方朔之饥欲死。”所以这首诗,有隐讽真宗侈求神仙而轻薄文士之意。尾联采用东方朔长安索米的典故,实为自比东方朔,曲折地表达了对宋真宗的不满诗中有真情实感,不同于《泪》之类的空洞贫乏,可说是一首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