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113页(1784字)

【病因】 母子血型不相适,以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

一、ABO因子不相适:母为O型,胎儿为A或B型,因此产生抗A或抗B凝集素的抗体,使胎儿溶血。

二、Rh系统不相适:父为Rh阳性,母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抗体通过胎盘和乳汁,可输给胎儿及婴儿。但抗体必须有足够的浓度才能致病,故第一胎不一定发病。但在母亲输入了Rh阳性血后,产生大量抗体,第一胎也可发病。

【临床表现】

一、溶血性贫血:重者红细胞计数可少至60~7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只有10克%,有核红细胞增多,网织细胞可高达80%,髓外造血旺盛,故肝脾肿大,易致心衰、水肿。

二、黄疸:重者胎脂及水均被黄染,出生后第一天内黄疸渐增,间接胆红素可达15毫克%以上,故脑组织及神经节易被黄染而产生核黄疸。核黄疸表现为无欲状、嗜睡、吞咽困难、紧张性痉挛、心跳缓慢、角弓反张、抽搐、呼吸障碍、体温不升、出汗及太阳下山状眼,如不治疗,约75%患儿可在一周左右死亡,幸存者则患精神神经发育障碍,出现耳聋、语言障碍及四肢紧张性瘫痪等。

三、全身性水肿、局限性水肿、腹水、腹部膨隆、皮肤糜烂等,原因系极度贫血、肝脏和血管内皮受损及全身血浆蛋白减少所致。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母亲过去有过流产、死产,或同现在一样有同样的分娩史,或母亲有输血史,母亲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胎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可以诊断,但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一、生理性黄疸:发病较晚,一般不严重。

二、新生儿败血症:多有全身中毒症状,直接胆红素阳性,并常有转氨酶增加。

三、其他性质的黄疸可参考黄疸章。

【预防】 对Rh阴性的母亲,在分娩后72小时内肌肉注射300~400微微克的抗D丙种球蛋白,以消除母体血循环内潜在的抗原性的胎儿红细胞。在怀孕期间直至产后6个月,注射高价免疫抗Rh丙种球蛋白,有良好效果,但以怀孕第四个月以后及产后3天内注射,效果最可靠。

【治疗】

一、胎内治疗:产前通过血清学检查,如疑有本病时,可给母亲进行治疗,每天吸氧15~20分钟,并口服维生素E5毫克,每天3次,维生素K2毫克,每天2次,直至分娩。

二、产时治疗:产妇应于临产前15~30天住院。

(一)尽量争取自然分娩,如疑有胎内死亡的危险时,可以引产或剖腹产。但胎龄必须在33周(8个半月)以上,否则成活率很低。若产程过长,则应设法缩短第二产程,并注意胎心的变化。

(二)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夹紧脐带,以减少胎盘血进入婴儿体内。切断脐带后,应留取胎盘端的脐血(抗凝及自凝血各1份),并送检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胆红素及血浆蛋白抗体滴定度等。

(三)中药治疗:茵陈9克、栀子6克、黄连6克、黄柏6克、黄芩6克、大黄6克。

(四)有条件单位,可换血输血。

(五)停喂母奶5~7天,可代用10%葡萄糖水,以加强葡萄糖醛酸的合成。

(六)强的松2.5~5毫克,每天2~4次,或鲁米那3~4毫克,每天2次,以激化酶的结合作用。也可注射白蛋白,以结合胆红素。

(七)光疗,见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节。

上一篇:新生儿窒息 下一篇: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