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儿科手册

直肠与结肠息肉

书籍:儿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329页(695字)

【病因】 直肠结肠息肉病因不明,息肉多是腺瘤组织,属良性肿瘤,多发生于3~7岁,生长部位多在距肛门10厘米以内的直肠段,少数在乙状结肠和结肠的其他部位。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是便血,多在排便时见大便表面有鲜红血迹,有时粪便上尚有沟状痕迹。便血为间歇性,患儿往往有数月或更长的病史,有时还有排便时见红色肉样肿物脱出肛门,偶因息肉自行脱落而造成大量出血,除便血外,很少有其它症状。有炎症时可轻度腹痛。

【诊断】 诊断时须注意与其它肛门内出血性疾病相鉴别。临床疑有息肉可能,若有肿物脱出的病史,则大致可以确诊。直肠指诊,大多数患儿可摸到息肉而得到明确诊断,且可确定其数目、大小、位置和蒂的情况。高位息肉则需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在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息肉,须作钡剂灌肠X线检查。

【预防】 及时治疗结肠与直肠的慢性炎症。

【治疗】 低位息肉,手指可及且有蒂者,可采用手指摘除法,但应注意出血的危险。

息肉位置低且带蒂能自肛门脱出者,可以结扎切除之。

高位息肉可通过乙状结肠镜下电灼切除。在乙状结肠以上的结肠息肉,可行剖腹切开结肠切除息肉。多发性息肉病,有恶性变者,应考虑作肠切除术。因息肉脱落大量便血者,经支持疗法多可止血,偶尔需行乙状结肠镜下寻找出血点止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