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其他特异性感染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34页(7006字)

(一)肾滴虫病

滴虫病是性传播疾病,其病原体为人阴道毛滴虫,它可感染泌尿生殖系统。肾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所致的肾盂肾炎。

1.病因 阴道毛滴虫主要寄生在阴道后穹隆,可通过性交使男女互相传染或由尿道上行引起,偶可血行感染,或通过内裤、游泳、洗浴、桶等途径间接感染。

2.临床表现

(1)病史:多为已婚中年人,常见于女性。本人或配偶有下尿路或生殖系统阴道滴虫感染史,或不洁性交史。潜伏期为4~28日。在月经前后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炎症。

(2)全身症状:体温中度升高,严重者有寒战、高热、周身不适和胃肠道反应。

(3)尿频、尿急、尿痛。

(4)疼痛:肾区持续性胀痛、脊肋角压痛及叩击痛。

(5)脓尿、血尿:病情严重者有尿混浊及肉眼血尿。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有少量蛋白,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及红细胞。

2)涂片直接检查:取新鲜尿沉渣、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或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可发现活动的滴虫。但需多次检查,冬季应注意标本保暖。

3)涂片染色检查:用吖啶橙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率更高。

4)滴虫培养:采用肝浸液或蛋黄浸液培养基,将尿液、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或阴道分泌物接种于培养基内,温度37℃孵育48小时,显微镜检查。

(2)X线检查

1)尿路平片可见肾影增大。

2)静脉尿路造影肾盏漏斗部狭窄,小盏杵状扩张。

4.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

5.鉴别诊断 急性细菌性肾盂肾炎也表现发热、腰痛、血尿及膀胱刺激症状。但无阴道滴虫感染史;起病急,症状明显;尿培养出致病菌株。

(二)肾真菌感染

真菌引起人类的疾病称为真菌感染。真菌可经血行播散和尿道逆行感染途径引起肾脏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1.病因 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即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因肿瘤而接受化疗、放疗;膀胱、肾造瘘管或导尿管的长期使用;肾脏本身的病变,如肾积水、肾结石等都可导致真菌感染。

2.临床表现

(1)病史: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肿瘤、肺结核、肝病等疾病的病史。

(2)症状:高热、畏寒、尿频、尿急、尿痛、腰背不适和胀痛等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但有些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尿中不定期排出白色团块“真菌球”。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尿沉渣直接镜检:可找到假菌丝或孢子。

2)染色镜检革兰染色:菌丝、孢子呈蓝色;过碘酸染色菌丝、孢子呈红色。

3)尿真菌培养:发现念珠菌生长。

(2)膀胱镜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急性感染得到控制后,可行膀胱镜检查,膀胱内输尿管口及附近区域有大量白色絮状物,其基底部有溃疡糜烂面或见到脓块从输尿管口出。逆行插管行尿路造影可显示肾积水,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肾盂内充盈缺损,这种缺损系真菌感染性稠密脓块所致。

(3)B型超声检查:可见肾积水,肾盂内液体回声增强。

(4)CT检查:显示肾积水,皮质变薄,可见肾被膜下炎症表现。

(5)病理学检查:膀胱镜检查时取活组织检查,及尿中真菌球检查可明确诊断。

4.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

5.鉴别诊断

(1)肾盂癌:可有肾积水,逆行造影片上肾盂充盈缺损,但肾盂癌患者多有血尿,肾盂充盈缺损可被B型超声、CT检查证实肿瘤存在,膀胱镜检查可见肿瘤膀胱种植转移。

(2)急性肾盂肾炎:亦有发热、腰痛、血尿等临床表现,但无消耗性疾病史,无尿“真菌球”病史。尿沉渣涂片和尿培养均发现致病细菌。

(3)泌尿系阴性结石:真菌感染时,尿中排出白色真菌团块“真菌球”。其团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可与阴性结石混淆。但尿沉渣中可查见假菌丝及孢子,真菌球病理检查可进一步证实。

(三)滴虫性膀胱炎

滴虫病是由人阴道毛滴虫所引起的疾病,滴虫性膀胱炎多见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为8∶1。当其阴道内pH值增高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感染。常与滴虫性尿道炎,肾盂肾炎合并存在。也是性传播疾病之一。常与淋病等其他性传播疾病同时存在;亦可经游泳衣、洗浴器等间接传播。其感染后潜伏期为4~28日。

1.临床表现与检查

(1)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病史长者有排尿困难,尿线中断,尿潴留。逆行感染致肾盂肾炎时,有畏寒、高热、腰痛等。

(2)分泌物涂片检查:取男性尿道和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查,绝大多数可找到滴虫。将分泌物涂玻璃片上,自然干燥,加热固定,吖啶橙染色,用荧光显微镜检查,滴虫检查阳性率较高。

(3)尿液检查:有红细胞和白细胞,并可找到滴虫。

(4)膀胱镜检查:膀胱三角区血管扩张充血,膀胱颈部和三角区有红色突起小颗粒,颈部有灰白色片状絮状物和黏膜紧密粘连。

2.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

3.鉴别诊断

(1)尿道炎:有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多为细菌感染。淋病性尿道炎,尿道口有分泌物。一般细菌感染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分泌物和尿液检查找不到滴虫,细菌培养多为阳性。膀胱镜检查,膀胱内黏膜无异常改变,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明显。

(2)前列腺炎:炎性物质排入后尿道引起尿道炎症状,并有耻骨上区疼痛。尿液找不到滴虫。前列腺液检查有白细胞+~++/HP卵磷脂小体减少,一般在40%以下。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阳性。肛门指诊检查前列腺大、触痛。膀胱镜检查膀胱黏膜无改变。

(四)真菌性膀胱炎

真菌(fungus)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表面、口腔、肠道、肛门及阴道中,是条件致病菌。以念珠菌为最常见。

1.病因

(1)机体抵抗力下降:患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积烧伤或大手术后。

(2)免疫机制损伤:大量应用抗生素、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放疗、化疗。

(3)长期应用各种引流管道,亦增加感染机会。

(4)感染途径:多经尿道逆行感染,亦可经血行感染或与肾脏感染有关。

2.临床表现与检查

(1)症状: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混浊,尿中排出自色真菌团块,称为真菌球(fungu balls)。

(2)实验室检查:尿液离心取沉渣镜检,可见真菌孢子或假菌丝;行革兰染色其孢子、菌丝呈蓝色,且着色不均匀、过碘酸染色其袍子、菌丝呈红色。中段尿培养有真菌生长。

(3)膀胱镜检查:见膀胱黏膜上有特殊的斑状假膜。取活组织检查,用1/1000吖啶橙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菌体呈亮绿色。

3.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

4.鉴别诊断

(1)非特异性膀胱炎:有膀胱刺激症状与之相似。但尿液沉渣镜检可见白细胞、脓细胞。革兰染色发现非特异性致病菌,无真菌孢子和菌丝。中段尿培养有非特异性细菌生长。

(2)膀胱结核:有膀胱刺激症状和尿混浊。但以尿频进行性加重为特征,伴终末或全程血尿;尿中有大量红细胞和脓细胞,结核菌培养阳性;尿路造影显示肾结核改变;膀胱镜检查可见结核结节,活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五)滴虫性尿道炎

滴虫性尿道炎(trichomonal urethritis)又称尿道滴虫病(urethral trichomoniasis)。男、女性均可发生,但以女性多见。系性传播疾病之一,常与淋病等其他性传播疾病同时感染;又是女性生殖道疾病。一般系女性通过游泳、洗浴、性交或医疗器械等途径感染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简称阴道滴虫)后,即寄生于阴道的后穹隆或尿道旁腺部位。当其妊娠、月经前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形成感染。后再引起尿道感染,进而通过性传播,又使男性感染。尿道内滴虫感染,可发生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可造成尿道狭窄。除发生滴虫性尿道炎外,尚可导致泌尿系,男生殖系感染,如肾、膀胱的感染;男性前列腺、精囊、附睾等炎症以及包皮阴茎头炎;女性宫颈炎、尿道旁腺炎等。其潜伏期为4~28日。

1.临床表现与检查

(1)临床表现:尿道及尿道口,阴道及股内侧等处瘙痒、烧灼痛,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痛与终末血尿。尿道口红肿,并有少量无色透明的稀薄或乳状分泌物。晨起时有少许分泌物附着于尿道口上。分泌物内可含有小泡沫。上行感染时,致肾盂肾炎,可有寒战、高热、腰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脊肋角可有压痛、叩击痛。

(2)实验室检查:取新鲜尿道分泌物或尿液、前列腺液,加盐水涂片镜检,可发现活动的毛滴虫。留取标本前,应清洗会阴部、尿道口周围。采集标本时,试管宜紧贴于尿道口,标本于检查前应注意保暖。可反复检查,亦可涂片染色检查,必要时可进行培养。

(3)膀胱尿道镜检查:可观察到后尿道、膀胱颈部、三角区有充血、红色小乳头状息肉样隆起,并黏附有一层菲薄的絮状物。

2.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

3.鉴别诊断

(1)淋病:系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以尿道炎为主要表现的泌尿生殖系黏膜的感染。早期有尿道口痒、红肿、刺痛;伴尿频、尿急与终末血尿;尿道有稀薄的黏液性分泌物。但其尿道分泌物量多,且逐渐演变为脓性。一般有冶游史。尿道分泌物中可查见革兰氏染色阴性(Gram-nagative)的淋病双球菌。

(2)非淋病性尿道炎:为性交接触传染的衣原体、支原体或病毒等所引起的尿道炎。有排尿痛及少量尿道分泌物,呈稀薄白色黏液状:一般有冶游史。尿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无淋病双球菌与阴道滴虫。

(六)真菌性尿道炎

真菌性尿道炎(mycotic urethritis)是真菌引起的尿道炎症性病变。正常人体内存在有真菌,一般在皮肤、口咽、结肠、肛门、阴道等部位。

1.病因

(1)机体免疫功能减低、抵抗力下降:见于大手术、大面积烧伤、妊娠晚期、分娩、急性肾衰竭、重症糖尿病、维生素严重缺乏、放疗、化疗、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肝脏疾病、结核病、肺脓肿以及泌尿系本身疾病、艾滋(AIDS)病等。

(2)体内菌群失调,体内的真菌乘机生长繁殖:多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又同时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

(3)有真菌侵入途径:长期应用导尿管、造瘘管、输液管及各种引流管。

真菌性感染在上述基础上,往往伴随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而发生,并同时加剧原本存在的感染性疾病的程度。可直接发生真菌性尿道炎、并可由尿道再上行感染,或经血液循环至上尿路导致真菌性感染,甚至形成真菌性败血症,而真菌性尿道炎可作为其早期表现。在女性此感染机会较多。

2.临床表现

(1)症状:尿道痒感,排尿时有烧灼感。尿中可排出“真菌球”(fungus ball)一白色真菌团块,如上行感染,引起真菌性肾盂肾炎,可有寒战、高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突发无痛性全血尿、尿色混浊,伴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

(2)体征:尿道口有少量分泌物溢出,呈水样或黏液样,少数呈红色或褐色。发生真菌性肾盂肾炎时,有脊肋角压痛、叩击痛。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取尿沉渣、尿道分泌物或尿道拭子作涂片,或取“真菌球”作切片以及染色检查,查真菌孢子、假菌丝,亦可作培养。尤其长期留置导尿管、造瘘管及引流管时,应定期检查。

(2)膀胱尿道镜检查:尿道黏膜上有斑状假膜,取病理查真菌孢子及假菌丝。

4.诊断 一般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

5.鉴别诊断

(1)非特异性尿道炎:是非特异性细菌引起之尿道炎症病变。有尿道痒感、疼痛,常伴尿频、血尿;并有尿道分泌物,初为黏液性,后呈多量脓性。但尿中不会排出“真菌球”,尿液沉渣或尿道分泌物涂片染色,培养,结果为非特异性细菌。

(2)滴虫性尿道炎:为毛滴虫引起的尿道炎症改变。有尿道痒感、不适。但有多量黏液性稀薄的尿道分泌物,内含小泡沫,继发感染时,可为脓性。取尿道分泌物、尿液作镜检,可找到滴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