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肿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83页(4972字)

肾盂肿瘤是指肾盂或肾盏黏膜发生的肿瘤,肾盂最常见的肿瘤是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和移行上皮癌,约占90%。80%的移行上皮癌呈乳头状,20%为实性结节肿瘤,后者恶性程度高于前者。

1.流行病学 肾盂肿瘤发生率占肾脏肿瘤的5%~13.6%,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为(2~4)∶1,多为单侧发生。

2.病因 肾盂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约20%的肾盂癌同时有输尿管和膀胱肿瘤,与膀胱肿瘤的病因相近。

3.病理生理 肾盂乳头状肿瘤40%~50%的病例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输尿管、膀胱,约20%的肾盂癌同时有输尿管和膀胱肿瘤。8%的病例输尿管和膀胱癌的诊断早于肾盂癌。肾盂癌单发性肿瘤行肾切除术和不完全性输尿管切除术后,12%在输尿管残端发生移行细胞癌,20%的患者以后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

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肾盂癌的7%,发生于肾盂者比输尿管多6倍。鳞癌多因某些因素如结石、炎症等刺激移行上皮,使其化生而发生肿瘤。恶性程度高,易侵及肾盂周围组织、肾脏、输尿管,甚至肾实质被广泛破坏。

腺癌为少见肿瘤,恶性程度高,可较早发生远处转移,常见部位有肺、肝、胰腺和胃肠道。

肾盂癌除局部浸润生长外,可通过淋巴转移到腹主动脉旁及颈部淋巴结;血行转移的主要脏器是肺、肝及骨骼。

4.临床表现

(1)血尿:是肾盂癌首发和最主要的症状,发生率在90%以上,表现为频繁发作的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常常伴有条状血块。

(2)腰痛:发生率约为50%,多为持续性腰部隐痛,若有血块堵塞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绞痛。

(3)肿块:较为少见,仅占2%左右,位于腰部或上腹部。出现肿块预示肿瘤阻塞引流系统导致肾积水,可能有脊肋角压痛。可伴有消瘦、贫血、下肢水肿、骨痛。

(4)膀胱刺激症状:肾盂癌有多器官发病的性质,伴发膀胱肿瘤时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5)恶病质:约有7%病例有恶病质表现,预示病变为晚期,预后不良。

5.检查

(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有较多红细胞,晚期病例血沉增快,分化良好的低期肿瘤80%病例细胞学检查出现假阴性,而分化不良的肿瘤60%阳性。

(2)X线检查

1)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见肾盂肾盏内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其密度不均匀。肾积水、肾功能不良时,肾脏不显影;如肾盏漏斗部梗阻,表现为肾小盏积水。对高度怀疑的病变,宜采用低密度造影剂,从不同角度多次摄片观察;对肾脏不显影病例,应改用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2)逆行性尿路造影:是诊断肾盂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造影清晰,尤其是排泄性尿路造影显影不良时。并可直接收集患侧尿或用盐水冲洗取样,亦可通过输尿管刷取活组织检查,行肿瘤细胞学检查。逆行尿路造影时可选用非离子性造影剂,同时应防止带入气泡而造成误诊。

(3)超声检查:表现为肾窦中央回声分离或伴有肾盂积水,肾盂内出现实性不规则回声,轮廓不整齐。对于小的肿瘤,超声检查容易漏诊。

(4)CT检查:在静脉尿路造影不显影时,CT扫描有重要意义。平扫可见软组织肿块(CT值20~40Hu)充填肾盂肾门区,肾窦脂肪影变窄或消失,常伴有肾盂积水现象;增强扫描肿块CT值较平扫时有所增加。CT检查在肿瘤分期上优于B型超声,可明确有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或腔静脉癌栓形成等。

(5)MRI、MRU(磁共振泌尿系成像):提供肾实质和收集系统影像,充分显示肿瘤,对有梗阻不显影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可靠,不需造影剂。

(6)膀胱镜检查:可见患侧输尿管口喷血。发现常常伴发的膀胱肿瘤或输尿管末端肿瘤。在X线导引下,应用特制的带刷拭子的F6号输尿管导管直接刷取肾盂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7)肾盂输尿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肾盂病变情况,可取活组织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6.分期

(1)肾盂和输尿管肿瘤的TNM分期:根据美国癌症联合研究会(AJCC)2002年颁布的标准如下(参见表6-1)。

表6-1 肾盂和输尿管肿瘤的TNM分期

TNM定义:

1)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确定。

T0:无原发肿瘤。

Ta:乳头状非浸润癌。

Tis:原位癌。

T1:肿瘤浸润上皮下结缔组织。

T2:肿瘤浸润肌层。

T3:(仅适用于肾盂肿瘤):肿瘤浸润超过肌层达肾周脂肪或肾实质。

T3:(仅适用于输尿管):肿瘤浸润超过肌层达输尿管周围脂肪。

T4:肿瘤侵犯临近器官或通过肾脏达肾周脂肪。

2)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单个的区域淋巴结转移,且最大径≤2cm。

N2: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2cm,但≤5cm,或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5cm。

N3: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5cm。

注:单侧或双侧不影响淋巴结分级。

3)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2)肾盂癌的Jewett分期

0期:仅限于黏膜,无浸润。

A期:侵犯肾盂黏膜固有层或局部浅表肾锥体。

B期:侵犯肾盂肌层或镜下弥漫侵犯肾锥体。

C期:肉眼侵犯肾实质或侵犯肾盂周围脂肪组织。

D期:D1——淋巴结转移;D2——远隔器官转移。

(3)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期:国际抗癌协会(UICC)分期及其与Jewett分期的对比(表6-2)。

表6-2 肾盂输尿管肿瘤UICC分期和Jewett分期的对比

7.分级 肾盂肿瘤的分级见“膀胱肿瘤”部分

8.诊断标准

(1)反复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腰部可有钝、胀感。

(2)除并发肾积水外,一般无阳性体征。

(3)尿路造影:可见肾盂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有时伴肾盂肾盏积水。

(4)尿沉渣:瘤细胞阳性率较高。

(5)膀胱镜检查:可能见到患侧输尿管口喷血,同时亦可能发现膀胱内肿瘤,输尿管肾盂镜可发现输尿管、肾盂肿瘤,并可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6)B超:可显示肾盂内占位性病变。

(7)CT扫描:可显示肾盂内占位性病变,并可与肾癌相鉴别。

9.鉴别诊断

(1)肾细胞癌:泌尿系造影也可呈肾盂肾盏充盈缺损,需予以鉴别。但血尿程度和频度较之为轻,部分病例甚至无血尿。更易触及腹部肿块。泌尿系造影显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变形。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实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及造影剂聚积。B型超声、CT、MRI检查可明确显示肾实质内软组织肿块,肿块主体在肾实质,肾局限性增大,轮廓向外突出。

(2)肾海绵状血管瘤:破裂时可有严重血尿,尿路造影可有肾盂充盈缺损,需予以鉴别。但多数病例发生于40岁以前,皮肤黏膜可能有血管瘤病变,为突发性肉眼血尿,每次血尿间隔时间较长。B超、CT、MRI检查显示血管瘤的密度低于软组织肿块。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予以鉴别。

(3)原发性肾紫癜症:表现为严重血尿,尿路造影时肾不显影或肾盂充盈缺损。但其突然发病,血尿发作频繁,来势凶猛,一般止血措施难以奏效。影像学检查往往难以发现明确的占位性病变。

(4)肾盂中不显影结石:泌尿系造影显示肾盂充盈缺损,需注意与肾盂癌鉴别。肾盂阴性结石可伴有疼痛和镜下血尿,血尿多不严重,肉眼血尿较少见。超声检查集合系统呈现强光点,其后伴有声影。CT扫描显示高密度的结石影像。

(5)肾盂旁囊肿:该病可有腰部不适,血尿和高血压等。泌尿系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移位、拉长等类似肾盂肿瘤的表现。但B超检查显示肾门处液性暗区,并可显示出囊肿大小。IVU检查显示肾门旁或肾窦内圆形肿物压迫肾盂肾盏,呈现弧行压迹。CT检查显示肾盂旁边界清楚、均匀低密度的椭圆形肿块,CT值为0~20Hu,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大。

(6)肾乳头肥大:肾脏乳头肥大向肾盂突出,肾盂造影或CT检查。可见肾盂充盈缺损征象,应与肾盂癌鉴别。肾乳头肥大为变异性改变,一般无肾盂癌常见的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较长,症状不多。B超、CT检查肾盂充盈缺损与肾实质相连,体积多较小,表面光滑,动态性观察,形态及大小可长时间无变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