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重要文件汇编》第478页(14842字)

最近我们研究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轮廓,提出一些设想,都是很初步的,现在向中央作一次汇报。

汇报的内容分三个部分:(一)一九六五年国民经济情况的估计;(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指标的初步设想;(三)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财政收支和基本建设。最后附带讲一下下一步工作。

(一)一九六五年国民经济情况的估计

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很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高潮正在出现,并将继续发展,1964年的国民经济计划有可能超额完成。农业生产,如果没有特大的灾害,估计全年粮食产量可达3600亿斤左右,棉花产量可达2800万担左右;工业总产值大约可以增长10%左右(计划增长8%左右)。1965年将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取得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

对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实现以后,各个方面的主要情况估算如下。

一、农业

1965年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将比第一个五年和第二个五年好得多。

但是,也还有一些条件将不如1985年,例如:耕地可能减少几千万亩;水土流失的面积,黄淮平原的易涝地和盐碱地的面积都有所扩大;大牲畜体质还差,有些地区畜力不足。此外,水利配套的工程量还很大。

二、工业

到1965年底,矿山的掘进、剥离同矿石开采之间的关系,可以基本上达到正常;工矿设备的失修问题可以基本解决;填平补齐工作可以初步收效;各个工业部门的生产能力,都将比1958年有很大提高;大多数产品的质量都将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特别是产品的品种有一个跃进。制造汽车、拖拉机、氮肥设备和常规武器等所需钢材品种的自给程度,将由1960年的80%左右提高到95%左右;石油工业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若干倍,而且在品种上有更多的增加;民用机械产品可以达到一万一千多种,比1962年增加3000多种。国防工业在常规武器的生产方面,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品种和数量都有较大增加;在突破尖端方面有显着的进展。但是,采掘、采伐工业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机械工业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有些老企业的设备已经陈旧,效率很低,需要更新;工业技术水平还不高,金属材料和机器设备中还有不少品种不能生产,既需要加强科学实验和产品设计工作,又需要进口一些新的工业技术;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很多矿种还不能适应建设的需要。

三、运输

1965年铁路货运量有可能达到四亿四千万吨(1964年计划为三亿九千万吨),运输能力同当年的工农业生产可以基本适应。到1965年底,铁道部门封存的机车、车辆可以全部修复,主要干线上的“轻、老、杂”钢轨,大部分可以更换。但是,前几年遗留下来的整修公路、加固桥梁和疏浚航道等任务,有很大一部分还不能完成。

四、教育

1965年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将调整到六十四万七千人(1964年计划为68万人),中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将达到1095万人(1964年计划为984万人),小学的在校学生数将达到8000万人左右(1964年计划为7668万人)。

五、财政和基本建设

1965年财政收入约为430亿元(1964年调整计划为392亿元),接近1958年443亿元的水平,比1957年的310亿元增长39%。

到1965年,对苏债款可以还清;这一年的对外援助总额将增加到十二亿元左右(1964年计划为九亿元)。

1965年的基本建设投资初步考虑为130亿元左右,比1964年计划的111亿元增加17%。这一年,国民收入中积累的比重大约为21%左右。

六、人民生活

1965年商品供应量将达到640亿元左右(1964年计划为604亿元),除粮、油、棉布等少数主要商品外,一般可以适应社会购买力的需要;某些商品的零售价格还可能有所下降。但是,由于人口增长比较快,1965年粮、布等主要商品的消费水平还比较低,每人平均的粮食估计为417斤,棉布估计为十五尺九寸。1965年职工工资总额将达到243亿元(1964年计划为230亿元),农民收入也将有所增加。

总起来说,经过这几年的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将比较协调,全民所有制经济和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经过几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将更好地调动起来,所有这些,将使我国国民经济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得到比较快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农业的生产水平,特别是农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而人口的增长很快(1965年将达到七亿二千七百万人),国家积累和集体经济的积累都还有限。

(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指标的初步设想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必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贯彻执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大力发展农业,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

第二、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尖端技术;

第三、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向前发展。

同基本任务相适应,计划方法有了重大的改变,就是说,把计划工作也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我们试安排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首先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农业的需要(如化肥、化纤、农业用电和排灌机械等),再兼顾国防的需要,然后,从以上两方面出发来安排重工业——基础工业。

长期计划的设想,无论是工农业生产指标,或者财政收入,基本建设,都应当留有余地;农业、工业等项指标都有一个幅度,但一切计算和安排,都以低数为基础。经过努力,是可以超过的。

对第三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设想如下。

一、农业

1970年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指标如下:

考虑到五年之内总是有丰有歉,第三个五年粮食产量,低数是按每年平均增加100亿斤计算的,高数是按每年平均增加160亿斤计算的。实现了这个设想,每人平均占有的粮食将达到538至575斤(包括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等)。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对农业的支援将进一步加强。初步设想,1970年供应化肥1250万至1350万吨(其中国内生产1100万至1200万吨),农药17万吨,农业用电60亿至70亿度(1963年为21亿度);第三个五年合计,供应拖拉机十万至十二万标准台,排灌机械400万至450万力(其中电动机185万千瓦,内燃机150万至200万马力),等等。这些物资如果利用得好,对农业增产将起重要作用。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全国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扬大寨精神。农田的基本建设,要以社、队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支援为辅。

二、轻工业

按照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供应的可能,1970年主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指标如下:

轻工业生产中,依靠农产品为原料的约占3/4。1970年轻工业品的产量中,依靠现有企业生产能力负担的,糖、盐、卷烟占90%以上,纸占80%以上,棉纱、棉布占70%左右。只有化学纤维,绝大部分是依靠新增能力负担的。

三、重工业

第三个五年重工业主要产品的生产指标如下:

上列重工业产品同农业和国防的需要之间,以及这些产品的相互之间,多数是大体平衡的,但钢材、木材、水泥、铜、镍等基本材料还或多或少有差额,我们将继续研究平衡。

重工业产品产量中,多数是依靠现有企业填平补齐后的能力负担的(这里面填平补齐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例如钢铁、发电设备占90%以上,煤炭、铜、汽车占80%以上,水泥、机床占70%以上;少数产品依靠新增生产能力来负担的比重较大,如电力、原油、木材占30%以上,化肥和原油加工占55%-60%。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第三个五年重工业部门增加产品品种的任务很重,特别是冶金、机械、化工等部门,在科学研究、新产品试制、组织成批生产等方面,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采掘、采伐工业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地质方面已探明的储量还跟不上工业建设的需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四、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

1970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440亿至2610亿元,每年平均增长8.1%-9.5%。

农业总产值为690亿-740亿元,每年平均增长4.5%-5.9%。第一个五年每年平均递增速度为4.5%;第二个五年农业生产是下降的;三年调整时期增长速度快一些,递增8.9%。

工业总产值为1750亿至1870亿元,每年平均增长9.7%-11.2%。其中:生产资料产值为1090亿-1180亿元,每年平均增长11.6%-13.4%;消费资料产值为660亿-690亿元,每年平均增长7%-8%。

第三个五年工业递增9.7%-11.2%,比第一个五年的18%和三年大发展的32.8%低,但比第二个五年的3.8和三年调整时期的9%高。我们初步分析,有下面一些因素影响着第三个五年工业速度的提高:第一,调整时期国家的投资不多,而这些投资又主要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很多行业,新增加的生产能力不多;第二,各项工业的建设都要在自力更生的情况下进行,而技术水平的提高,重要原料、材料和设备制造能力的增长,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很多工业部门都要把生产的重点放在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来求得数量的增长;第四,要用较多的力量,加强采掘、采伐工业,而这些方面的建设,需要的投资多,建设的时间长;第五,某些轻工业产品有的受到购买力的限制,有的受到原料的限制,也不能不影响产量的增加。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如果农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工业能够在产品的品种方面和生产技术方面有一个大的发展,就可以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的更快发展就将具有更好的条件。

五、交通运输

初步估算,1970年货物运输量约为十七亿吨左右,比1965年增加六亿吨,平均每年增长9.2%。其中,铁路货运量为六亿四千万至六亿六千万吨,比1965年增加二亿至二亿二千万吨,平均每年增长7.8%-8.5%。

交通运输必须加强。如果搞得不好,将成为国民经济的“窄路”,通不过。西南地区的运输条件,在川黔、滇黔路通车后,可以有较大的改善。公路运输和海运还比较紧。

六、教育

初步设想,到1970年,高等学校的空白专业和学科基本上设置齐全,在校学生数由1965年的六十四万七千人增加到80万人以上。适当扩大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把一部分初中改为职业学校,使中等专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由1965年的65万人增加到95万人左右,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数由1965年的50万人左右增加到270万人左右。普通中学的在校学生数基本不增加,着重提高质量。有步骤地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1964年为61%,1970年提高到82%。城市高小毕业生的升学率,1970年大约为79%左右。

七、人民生活

1970年按照八亿人口计算,主要消费品每人平均消费量,都可以比1965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970年,社会商品供应量可以达到860亿元左右,比1965年增长35%,同购买力(840亿元左右)可以平衡。除了粮食、食油、棉布及一部分针织品外,其他必需的生活消费品都可以满足需要。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逐步增加征购和上调的粮食数量。初步设想,1967年度征购810亿斤,上调152亿斤;1970年度征购880亿斤,上调200亿斤。但是,由于商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增长都还有限,增加的职工应当控制在600万人以内。1970年职工的工资总额将达到330亿元左右,除了安排新增职工的工资外,原有职工的平均工资可以提高20%左右。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民的平均消费水平大约可以提高10%左右。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还须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争取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控制在1.9%以内。

八、对外贸易

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对外贸易方面,应当继续扩大出口贸易,必须逐步减少粮食的进口。初步设想,1965年进口粮食90亿斤,比1964年的120亿斤减少30亿斤;1966年进口粮食60亿斤,比1965年减少30亿斤;1967年进口粮食40亿斤,比1966年减少20亿斤,做到当年粮食的进出口平衡。只有这样,才能腾出较多的外汇,增加新技术的进口。包括成套设备和零星设备的进口,以便争取时间,迅速提高我国工业的技术水平,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并且能够以比较新的技术逐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对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还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贸易来往。关于进出口的指标,有关部门正在研究。

九、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投资

根据上述工农业生产等有关指标的低数初步估算,第三个五年合计的国民收入约为7440亿元。其中1970年约为1715亿元,五年平均每年增长7.7%。国民收入中积累的比重,五年平均约为25%左右,1970年约为28%左右,略高于第一个五年的24%的比重。

第三个五年合计,财政收入共为2800亿元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拟定为1000亿元左右。

上面所提出的各个方面的指标,都是初步的设想,在进行深入的、综合的研究以后,会有变动、甚至较大变动。

(三)第三个五年的财政收支和基本建设

一、财政收支的试算方案

根据初步设想的各项经济指标,并且考虑到降低成本、适当增加农业税、提高大修理折旧率、降低军工产品利润等因素估算,第三个五年的财政收入,合计为2800亿元左右,其中1970年为667亿元,比1965年的430亿元增长55%,平均每年增长9.2%。

第三个五年财政收入的估算,注意了挖掘增产节约的潜力,也注意了留有余地:

第一,第三个五年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长9.2%,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8.1%,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两者的增长速度,大体上是相适应的。例如,第一个五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0.9%,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长12.3%。

第二,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求工业成本每年平均降低4%以上,运输成本每年平均降低3%,商品流通费每年平均降低2%左右。由于降低成本和流通费而增加的财政收入将达250亿元左右,占五年合计财政收入增加额的1/3以上。

第三,按照现在的设想,第三个五年的财政收入每年平均增加47亿元,这个数字略高于1964、1965年计划的平均增长额(两年合计增加88亿元,每年平均增加44亿元)。因此,只要生产指标安排落实,在执行中是可能超额完成的。

根据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2800亿元左右的财政收入,对第三个五年财政支出的安排作如下设想:

二、基本建设投资的试算方案

初步设想第三个五年的基本建设投资为1000亿元左右。从以下几个情况看,这个规模不小。

1.从财力来看,第三个五年预算内投资1000亿元,不仅大于第一个五年的493亿元一倍以上,而且也大于第二个五年的925亿元(均指预算内的投资)。如果加上由国防费、事业费中可能转到基本建设方面的拨款以及地方自筹的投资,估计将达到1100亿元左右。

2.从物力来看,按照现在设想的生产指标和建设规模初步计算,1970年钢材约不足100万吨左右,木材约不足400万立方米左右,水泥约不足300万吨左右。

3.从人力来看,按照全国新增职工600万人,其中基本建设部门新增职工110万人计算,建筑安装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需要由1963年的2600元提高至1970年的4500元左右,提高73%,才能完成现在设想的建设任务。

4.基本建设投资不能安排得很满。如果长期计划安排多了,年度计划的安排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一千亿元投资的分配,着重安排以水利和化肥为重点的农业建设,在尽可能保证农业需要、大体上适应工业生产指标低数和兼顾国防的原则下,按比例地安排各个方面的需要,使各个方面的建设相互衔接。

按照这样的设想,试算了一个分配方案:

农林水利 180亿元左右,加上地方机动投资中可能用于农业的20亿元,占总投资的20%。

工业 470亿元左右,加上地方机动投资中可能用于工业的10亿元,占48%。

交通 115亿元左右,加上地方机动投资中可能用于交通的5亿元,占20%。

国防工业 90亿-95亿元,占9%-9.5%。

财贸 20亿元左右,占2%。

文教、科学 45亿元左右,占4.5%。

城市建设及其他(1)40亿元左右,占4%。

地方机动 40亿元左右(2)

三、几个主要方面的矛盾

汇总各方面提出的要求,财政支出约为4000亿元左右,基本建设投资约为1350亿元左右;但财政的收入,初步估算为2800亿元左右,基本建设投资,初步安排1000亿元左右,如何分配,同各方面的矛盾很大。在财政的分配方面,主要是国防费、文教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拨款这三项支出如何合理安排的问题;在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方面,主要是农业、国防、工业、交通、文教、财贸等各个方面,相互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

1.农业投资和事业费

汇总农林水利部门和各地方的计算资料,第三个五年要求基本建设投资270亿元左右。初步设想,安排基本建设投资200亿元左右,占总投资额的20%(第一个五年为41.3亿元,占8.4%,第二个五年为111.8亿元,占12.1%,1964年为22.3亿元,占20.4%);农林水利事业费和其他有关农业的支出共120亿元,占财政支出4.3%(第一个五年为28.5亿元,占2.1%,第二个五年为116.2亿元,占5.1%,1964年为26.05亿元,占6.9%)。根据既要有重点地进行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又要兼顾“三河”的治理,适当照顾一般农田的方针,这些资金主要应用于:

(1)新建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一亿一千五百万亩左右,加上社队自办5500万亩、挖掘现有水利工程的潜力4000万亩和现有的二亿四千万亩,1970年达到四亿五千万亩左右。

(2)继续有计划、有步骤地治理“三河”,主要是加固黄河中下游堤防,处理以三门峡为中心的泥沙淤积问题;提高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开辟海河流域滏阳河的排洪入海河道和治理华北平原易涝地区的主要河流。

(3)改善一部分商品率高、而生产不稳定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基地的水利设施,扩大荆江分洪工程,续建海南岛松涛水库。

此外,要求国营农场1970年上交商品粮50亿斤和橡胶六万吨。造林和封山育林合计的成林面积,1970年争取达到一亿亩以上。第三个五年内购置拖拉机十万标准台。

在安排了上述工程以后,可能还有一些项目安排不上,如丹江口水库、边境开荒、地方要求新上马的非“三河”水系的大型水库等,需要分别不同情况,或者予以推迟,或者在农业总投资内调整解决。

2.国防工业投资和国防费

国防工业办公室原来设想提前两年,即在1970年基本建成“小而全”的国防工业体系,第三个五年需要基本建设投资117亿元;总后勤部原来设想的国防费约七八百亿元。根据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我们建议,国防工业的安排,可否仍按军委原来的设想,即在1972年基本建成“小而全”的国防工业体系,国防装备的储备方案也相应的推迟一些。这样,第三个五年安排基本建设投资90亿至95亿元,占总投资的9%-9.5%(第一个五年为33.4亿元,占6.8%,第二个五年为66.8亿元,占7.2%,1964年为11亿元,占10.1%)。国防费50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7%(第一个五年为314.8亿元,占22.9%,第二个五年为266亿元,占11.7%,1964年为68亿元,占17.8%)。这样安排,是否适当,我们没有把握。但是,如果再增加国防费,就要削减其他方面的支出,首先要减少基本建设的拨款,矛盾就更加突出。我们认为,要适当加强国防、突破尖端,是要适当增加国防工业投资和国防费用的,究竟安排多少为宜,还要进一步研究。

3.工业投资

汇总各工业部门的要求,第三个五年共需工业投资589亿至604亿元,初步设想安排480亿元,占总投资的48%(第一个五年为亿241.5元,占49%,第二个五年为515.1亿元,占55.7%,1964年为53亿元,占48.6%)。

在投资的分配中,我们考虑采取这样的方针: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化学肥料工业和化学纤维工业的投资;注意安排燃料、动力、冶金、森林等工业的投资;有重点地安排必需的机械工业的投资。

具体的建设内容,设想如下:

化学肥料工业:主要是扩建现有的十四个大型氮肥厂,新建泸州、淮南、石景山等氮肥厂,安排小合成氨设备九十套;合成氨的总建设规模安排180万吨左右,加上磷肥和回收的氮肥,化肥总产量可以达到现在设想的指标。

化学纤维工业:五年合计的建设规模为,合成纤维单体10万吨,抽丝10万吨,加上1965年底拥有的能力,生产6万吨;人造纤维浆粕85000吨,抽丝7万吨,加上1965年底拥有的能力,生产9万吨。

燃料、动力工业:电力工业,五年装机750万千瓦左右;煤炭工业,五年移交新井4200万吨左右;石油工业,五年钻井进尺570万米左右。

基本原材料工业:钢铁工业建成铁矿1800万吨左右,轧机22套;十种有色金属新增生产能力30万吨左右;森林工业新增原木生产能力900万立方米左右;水泥工业新增生产能力530万吨左右。

机械工业:主要安排了氮肥设备、合成纤维设备、石油化工设备以及精密机床、工程机械等短线产品的制造能力,适当照顾仪器仪表和汽车的制造。1970年机床品种可由1962年的446种增加到800至900种。

这些设想,如能完全实现,加上发挥现有企业的生产潜力,大部分产品有可能实现生产指标的低数,品种也将有所增加,但木材、有色金属、某些钢材和机床的品种等,仍然不足,电力平衡也比较紧。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在480亿元工业投资中,安排简单再生产的投资148亿元,其中:现有企业技术措施和设备更新的投资80亿元,矿井开拓延伸的投资47亿元,补偿采掘采伐工业报废能力的投资20亿元。

按照上述安排,工业建设方面还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继续研究:第一,基础工业尽可能适应了农业的需要,但对国防的需要显然兼顾不够,比如冶金工业方面原来安排的九大设备,机械工业方面解决品种的重大项目,因投资不足,有的要推迟建设进度,有的安排不上,这样,金属材料和机械的品种不能满足经济建设,主要是国防建设的需要。第二,为第四个五年所作的准备不足。例如煤炭工业结转到第四个五年续建的规模可能只有3000万吨,这样,第四个五年内每年新增的原煤生产能力不过六七百万吨。在铁矿建设、水电建设、石油探井等方面,也有完全类似的情况。这些方面的工程,建设周期都较长,第三个五年如果搞得过少,会影响第四个五年整个工业的发展速度。

4.交通运输投资

各部提出第三个五年需要基本建设投资147亿元,初步设想安排投资120亿元左右,占总投资的12%(第一个五年为92.8亿元,占18.8%,第二个五年为152.7亿元,占16.5%,1964年为12.3亿元,占11.3%)。主要的建设内容为:

在铁路方面,除了保证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运量增长所需的机车车辆和原有线路的加强之外,可以新建干支线2500至300公里。初步设想,主要安排川黔线,滇黔线、内昆南段、让胡路到通辽等几条主要干线和700公里左右的森林支线。

在航运、公路方面,主要是适当加强沿海、长江和海南岛等主要航道上的港口、码头和船舶的能力,保证原油和出口物资等运输的需要;地方交通的车船更新问题可以基本解决,但桥梁加固、航道疏浚和公路整修等方面的遗留问题还有一些不能解决。

在邮电方面,主要是购置和更新部分设备,新建京沈微波、京汉电缆和北京国际电台工程,但国际通讯和文学广播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上述情况来看,交通运输,特别是铁路和短途运输落后的情况还不能改变,铁路的修建和机、客、货车的制造都还不能满足需要,有些国防支线和经济支线暂时安排不上,可能影响其他部门的发展。

5.文教科学投资和事业费

文教部门根据第三个五年全国基本普及小学,大中城市基本普及初中,扩大科学研究、广播、出版、文化和体育事业,以及基本上建成以县医院为中心的医疗网等任务计算,五年共需基本建设投资62亿元,事业费320亿元(包括科委和科学院的投资和事业费)。从财力、物力的可能来看,要完全满足这个要求是有困难的。我们认为,在第三个五年中,文教事业的建设应当逐步增加,但是不可能增加很多。初步设想,基本建设投资安排45亿元(包括科学部门投资三亿元),占总投资的4.5%(第一个五年为29.2%亿元,占5.9%,第二个五年为24.4亿元,占2.7%,1964年为3.6亿元,占3.3%);事业费安排280亿元(包括科学部门事业费),占总支出的9.9%(第一个五年为110.2亿元,占8.1%,第二个五年为193.3亿元,占8.5%,1964年为42.5亿元,占11.1%)。这样,上述文教事业的主要指标,大体可以安排下来;同文教各部的距离,主要是高等学校的教学用房还达不到高教部设想的要求,城市小学的二部制问题和高小毕业生的升学问题还有部分不能解决,农村的文教卫生事业安排得比较少。

6.商、粮、贸投资

初步估算,需要投资26亿元,先安排20亿元,占总投资的2%(第一个五年为15.6亿元,占3.2%,第二个五年为15.1亿元,占1.6%,1964年为1.8亿元,占1.6%)。主要是新建油库200万立方米左右,商业和粮食仓库1000万平方米左右和冷藏库16万吨。

7.流动资金

各部门要求270亿元,经过财政部压缩以后为230亿元。我们建议安排19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6.7%(第一个五年为26.7%亿元,占9.2%,第二个五年为220.6亿元,占9.7%,1964年为28亿元,占7.3%)。从需要来说,是偏紧的。但考虑到目前在节约流动资金方面,还有不小的潜力。以工业来说,1964年每百元工业产值占用的流动资金达27元4角(如包括积压的资金,则为三十八元二角),比1957年的十七元六角增加了九元八角。以商业来说,1964年每百元社会商品零售额占用的流动资金达七十二元二角(如包括积压的资金,则为八十八元三角),比1957年的六十五元三角增加了六元九角。考虑到有些原材料和燃料价格的上涨和工业构成的变化(主要是占用流动资金多的重工业的比重提高了)等原因,不可能完全按照1957年的定额来计算,因此,1970年我们设想工业降低到二十三元四角,商业降低到七十元,都还高于1957年的定额。随着生产的增长和商品流通额的扩大,流动资金必须相应的增加,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努力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减少积压,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尽可能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增加数,以便尽可能地节约一些资金,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上述财政支出和基本建设投资的分配方案是初步设想的大框框。由于还没有很好进行综合平衡工作,有一些问题,特别是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可能没有看到,有的可能看得不准,这个设想方案的本身,矛盾还很多。我们准备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反复地进行综合平衡,首先是把必需建设的项目,包括农业、工业、国防等各方面的重大项目,一步一步地摸清楚,把现有生产设备的潜力和降低造价的可能摸清楚,使建设同生产要求衔接起来,使各个部门的建设能够相互衔接起来,使第三个五年能够同第四个五年衔接起来。经过这样一段工作之后,再根据今明两年经济发展的情况,对财政支出和投资的分配方案作必要的调整。

×××

最后谈一下下一步的工作。

上述设想,还只是经过一段初步研究而提出的,其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没有解决。整个国民经济的底,我们还没有摸清。我们准备在中央指示以后,继续进行研究。关于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工作,今后准备大体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在1964年内编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第二步是,各部门、各地区在1965年上半年内编报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第三步是,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进行综合平衡,于1965年底以前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报送中央。

为了编好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今年下半年内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在农业方面主要是调查研究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片的建设和治理“三河”的主要项目,在工业交通方面主要是结合地区布局逐项研究大中型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方面主要是进行反复的综合平衡;并且建议各部门、各地区也组织一定力量,深入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底以前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控制数字方案,报送中央。

国家计划委员会党组

一九六四年四月三十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