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桃褐腐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268页(1819字)

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是桃树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浙江、山东沿海地区和江淮流域的桃区发生严重。病害发生状况与虫害关系密切。果实生长后期,果园虫害严重,且多雨潮湿,褐腐病常流行成灾,引起大量烂果、落果。受害果实不仅在果园中相互传染危害,而且在贮运中亦可继续传染发病,造成很大损失。桃褐腐病菌除危害桃外,还能侵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1.症状

桃褐腐病能危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其中以果实受害最重。自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但以果实越接近成熟受害越重。果实被害最初在果面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继后在病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层。孢子层常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僵果为一个大的假菌核,是褐腐病菌越冬的重要场所。

2.病原

Monilinia frucicold(Wint.)Rehm.为链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阶段为丛梗孢菌Monilia,病部长出的霉丛,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柠檬形或卵圆形,在梗端连续成串生长。分生孢子梗较短,分枝或不分枝。

3.侵染途径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越冬。悬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的僵果,翌年春季都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虫伤、机械伤口、皮孔侵入果实,也可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新梢。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果表面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病菌分生孢子除借风雨传播外,桃食心虫、桃蛀螟和桃象虫等昆虫也是病害的重要传播者。在贮藏期病果与健果接触,也可引起健果发病。

4.发病条件

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如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度的环境条件,则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桃蝽象和食心虫等危害的伤口常给病菌造成侵入的机会。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较差的果园,发病都较重。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导致损失更重。品种间抗病性,一般凡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比较容易感病;果皮角质层厚,果实成熟后组织保持坚硬状态者抗病力较强。

5.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菌源。结合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僵果、病枝,集中烧毁,同时进行深翻,将地面病残体深埋地下。

(2)及时防治害虫,如桃象虫、桃食心虫、桃蛀螟、桃蝽象等,应及时喷药防治,可减少伤口及传病机会,减轻病害发生。有条件套袋的果园,可在5月上中旬进行,以保护果实。

(3)喷药保护。桃树发芽前喷布5°Bé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落花后10d左右喷射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花腐发生多的地区,在初花期(花开约20%时)需要加喷一次,这次喷用药剂以代森锌或托布津为宜。不套袋的果园,在第二次喷药后,间隔10~15d再喷1~2次,直至果实成熟前一个月左右再喷一次药。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防治桃褐腐病效果也很好。

(4)采后迅速预冷,并保持贮藏温度0℃。

(5)采后用50%扑海因1000~2000倍液浸果。

(6)采后迅速预冷,装入桃保鲜袋内,加桃保鲜剂放在0℃冷库贮藏,可有效控制该病危害。

上一篇:桃黑霉病 下一篇:果蔬保鲜手册目录
分享到: